职业病防护,你的合同条款够完善吗?
职业病防护,你的合同条款够完善吗?
2018年7月,四川绵阳建筑工人罗大勇在高温下施工时因热射病身亡。由于劳动合同中缺乏明确的职业病防护条款,其家属在申请工伤认定时遭遇重重困难,历时五年半才最终获得赔偿。这个案例凸显了劳动合同中职业病防护条款的重要性。
什么是职业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包括:
- 尘肺病:如硅肺、煤工尘肺等
- 职业性放射病:如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等
- 职业性化学中毒:如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如中暑、减压病等
-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如炭疽、森林脑炎等
- 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 职业性眼病:如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等
-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如噪声聋、铬鼻病等
- 职业性肿瘤:如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
- 其他职业病:如金属烟热、滑囊炎等
职业病防护条款为何重要?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97.5万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87.3万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1200万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超过2亿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
然而,许多劳动合同中并未充分考虑职业病防护条款,这给劳动者权益保护带来隐患。例如,在罗大勇的案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病防护和诊断条款,其家属在申请工伤认定时面临巨大困难,最终历时五年半才获得赔偿。
如何完善职业病防护条款?
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中应当包含以下职业病防护条款:
职业病危害告知:用人单位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告知劳动者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职业健康检查:合同应约定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职业病防护措施:明确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职业病待遇:合同应明确劳动者患职业病后的医疗待遇、工资福利、康复费用等,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职业卫生培训:约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社会保险:明确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确保劳动者在患职业病后能够获得及时救助。
结语
职业病防护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完善劳动合同中的职业病防护条款,不仅是用人单位的责任,更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基本保障。作为劳动者,我们也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职业病防护知识,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安心、放心,真正实现体面劳动、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