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2A03DU800

《志愿军2》中的“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战略任务,影响深远。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与美军展开激战,双方伤亡惨重,战线推进至三七线附近。然而,由于美军内部的矛盾,范弗里特的进攻策略与李奇微的战略目标不符,导致战役形势复杂。通过“铁原阻击战”及同期的“华川阻击战”,志愿军和美国对朝鲜战争有了新的认识,最终走向和谈。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和重工业基础。

《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提到的“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发生在1951年5月,是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要理解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先了解整个第五次战役的背景和过程。

第五次战役的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开始,到1951年6月10日,前后经历了五次大型战役。其中,前四次战役的战果和影响如下:

  •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志愿军用11天时间,动用6个军,成功遏制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势头,重点打击了韩国军队,并通过“云山战役”挫败了美军的“感恩节攻势”。

  •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成功粉碎了美军的“圣诞节攻势”,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附近。

  •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志愿军主动发起攻势,以“闪电战”的形式占领汉城,并将战线推进至三七线。

  •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这是一场防守型战役,志愿军在西线依靠曾泽生率领的50军打出了“汉江阻击战”,在东线击溃韩军。此役持续了3个月,战况异常艰苦。

第五次战役的经过

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4月22日发动,志司计划在第一阶段歼敌五个师,并再次将战线推进至三七线。然而,李奇微对志愿军战术有所了解,采取收缩战术应对。志愿军虽然全线推进70~80公里,但只歼敌2.3万人,未能有效实施分割包围战术。

在汉城北郊,美军将火炮等重火力推到街道上组成密集火网,志愿军无法再推进。于是,志愿军选择东进打击韩军,但因粮草弹药消耗殆尽,只得选择后退。李奇微敏锐发现这一情况,迅速发起攻击,第五次战役进入第二阶段。

“铁原阻击战”的战略意义

“铁原阻击战”发生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其战略意义在于:

  • 中美双方的战略分歧:李奇微的目标是将战线推进到“俄怀明线”,而范弗里特则主张更激进的进攻策略,计划占领铁原、金华一带,甚至推进到上甘岭。

  • 志愿军的最坏打算:志愿军考虑到最差结果,即敌人占领铁三角并实施二次登陆,因此将“铁原阻击战”视为“存亡之战”。

  • 双方的战略转变:通过“铁原阻击战”和“华川阻击战”,双方都认识到彻底击败对方已不可能,转而寻求通过和谈解决问题。朝鲜战争进入以战促和的新阶段。

战役影响

“铁原阻击战”后,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尽管之后还发生了“血战上甘岭”“金城战役”等战役,但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谈判筹码。最终,美国因无法承受更大牺牲,不得不在没有获取胜利的情况下签署停战协议。

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打出了国威,改变了“东亚病夫”的形象,并通过与苏联的谈判建立了重工业基础,实现了国运反转。


铁原阻击战示意图


长津湖战役中被击溃的“北极熊团”


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中的推进路线


李奇微的战略目标示意图


范弗里特的进攻计划示意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