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月入百万背后:如何引导孩子理性看直播?
“网红”月入百万背后:如何引导孩子理性看直播?
“13岁外出打工,9年从月入几千到现在年入百万”“曾经月薪3000,创业1年后月入百万”……在短视频平台上,这样的“成功故事”屡见不鲜,吸引着众多青少年的关注和模仿。然而,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网红生活”,却可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未成年人直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9.89亿,其中学生占比最多,达21%。在这一庞大的群体中,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的现象日益增多。尽管各大平台都设置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但一些未成年人仍能通过各种方式绕开监管,进行直播活动。
在上海的一起案例中,一名16岁的女孩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担任主播,其账号竟是所在公司在未取得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用成年人身份为其注册的。这种违规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严重威胁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网红月入百万”:一个危险的诱惑
“网红月入百万”的神话,对未成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一项调查显示,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网络主播和网红。这种现象背后,是炫富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一些网红通过展示“豪华日常”“精致生活”,传递出“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例如,有小学生在网络直播中炫耀父母为其购买的奢侈品,甚至对“穷人”表现出轻蔑态度。这种行为不仅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还可能引发对原生家庭的怨怼心理。
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筑起防护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直播的不良影响,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各大平台也积极响应政策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开播和出镜直播。然而,仍有一些未成年人通过借用成年人账号等方式,规避监管进行直播活动。这不仅需要平台加强审核,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正确引导:帮助未成年人理性看待直播
面对网络直播的诱惑,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呢?
首先,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让他们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同时,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不被虚假的“成功故事”所迷惑。
其次,要丰富未成年人的业余生活。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鼓励他们参与体育、艺术、阅读等有益身心的活动,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学校也应该开设相关的网络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网络辨别能力。
最后,社会各界都应该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平台方需要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内容;相关部门则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利用未成年人直播牟利的行为。
结语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未成年人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数字时代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