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饱和后,“好房子”如何破局?
建筑业饱和后,“好房子”如何破局?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经历了持续高增长阶段,如今市场趋于饱和。面对这一现状,如何打造“好房子”,成为行业的新挑战。通过改革建设体制机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强化工程质量责任制度落实等一系列措施,建筑业正逐步转向以建好房子为目标的方向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工程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还能满足不同群体对住房品质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好房子”的标准:从宜居到智慧
2023年被誉为“好房子”元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以好房子为目标,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了量化“好房子”的技术要求,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编制了《好住房评价标准》,该标准由5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经过多次研讨和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六大核心指标:
- 宜居:关注居住舒适度和健康性能,包括室内环境质量、空间布局合理性等
- 低碳:强调节能减排和环保性能,鼓励使用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
- 智慧:融合智能化技术,提升居住便利性和安全性
- 安全:确保结构安全和使用安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 和美: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提升社区品质
- 可持续:强调全生命周期的性能,鼓励可循环利用设计
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标准。
转型升级:从传统建造到智能建造
面对市场饱和的挑战,建筑业正在谋求转型升级。以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智能建设联盟为例,通过学术界、行业和政府的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联盟计划建立40,000平方英尺的实验室,专注于人机接口、先进材料和可持续性等领域的研究。
在国内,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推进。建筑信息建模(BIM)、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正在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例如,Vulcan Materials公司通过BIM技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AI技术则被用于预测项目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甚至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安全性。
政策支持: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以巴州区为例,推出了12条38点扶持措施,涵盖总部经济培育、骨干企业扶持、市场拓展激励、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具体措施包括:
- 设立“一站式”政务服务窗口,优化营商环境
- 对市外带回产值的企业给予奖励
- 支持绿色康养建筑发展
- 加强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年培育人次达200人以上
- 提供金融服务支持,鼓励企业创新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建筑业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市场饱和问题,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未来展望: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技术创新到人才培养,从标准化建设到政策支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建筑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好房子”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通过不断提升建筑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建筑业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