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蒙自老城里的西南联大:一段不朽的学术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蒙自老城里的西南联大:一段不朽的学术传奇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8336900_121123796
2.
https://www.sohu.com/a/843505084_117402
3.
http://www.yn.xinhuanet.com/20240428/43410d8fd69f40e1916b623d168c13d2/c.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99%E8%87%AA%E6%B5%B7%E5%85%B3%E6%97%A7%E5%9D%80
5.
http://m.wenlvnews.com/p/733458.html
6.
https://aipiaxi.com/article-detail/707711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99%E8%87%AA%E5%B8%82
8.
https://news.pku.edu.cn/bdrw/137-117825.htm

1938年,因昆明校舍不足,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决定在蒙自设立分校。这座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小城,从此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段不平凡的岁月。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至蒙自后,以蒙自海关旧址作为主要校舍,这里不仅见证了师生们的学术活动,更承载了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民族记忆。

01

历史建筑:见证一段特殊岁月

蒙自海关旧址,这座始建于1887年的建筑群,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变迁。中法战争后,清廷被迫开放蒙自为商埠,允许法国在此设立领事馆。海关税务司署、法国领事府、法国监狱、法国花园和哥胪士洋行等建筑,构成了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群。

其中,哥胪士洋行在西南联大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幢位于环湖北路的法式转角二层楼房,曾是联大师生的宿舍。楼下是男生宿舍,楼上则供教授居住。闻一多、郑天挺、陈寅恪、刘文典等著名教授都曾在此居住。这幢建筑见证了师生们在艰苦条件下的学术追求和生活点滴。

2006年,蒙自海关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不仅是蒙自市的重要历史遗迹,更是人们缅怀西南联大历史、感受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02

名师风采:朱自清与闻一多的蒙自岁月

西南联大迁至蒙自期间,朱自清、闻一多等著名教授在此任教。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课外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湖诗社的成立。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在蒙自期间,他与闻一多等人共同创立了南湖诗社,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参与。诗社成员包括查良铮、赵瑞蕻、周定一等后来在文坛享有盛誉的文学家。他们以南湖为背景,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为蒙自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文学气息。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他在蒙自期间居住于哥胪士洋行二楼的狭小房间内,白天为学生授课,晚上则埋头研究学问。闻一多在蒙自的生活虽然简单清苦,但他的学术热情丝毫不减。他与朱自清等人共同推动了南湖诗社的发展,为联大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

03

学子生活:艰苦岁月中的学术追求

西南联大在蒙自期间,学生们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校舍简陋,宿舍拥挤,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们求知的热情。联大学生们在蒙自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学术氛围却异常浓厚。他们白天在教室里聆听名师授课,晚上则在宿舍里挑灯夜读。南湖畔常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吟诗作赋的身影,学术讨论的声音不绝于耳。

04

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的当代意义

西南联大在蒙自的历史,不仅是蒙自老城的重要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时期坚持学术追求的象征。这段历史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时的担当精神,以及青年学子在艰苦环境中依然追求知识的执着态度。

如今,蒙自海关旧址已成为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馆内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珍贵文物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再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纪念馆不仅是蒙自市的重要文化地标,更成为了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的重要场所。

西南联大在蒙自的历史,是一段值得铭记的民族记忆。它展现了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子如何坚守学术阵地,传承文化薪火。这段历史不仅是蒙自老城的文化瑰宝,更是激励当代人不断前行的精神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