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队伍建设: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村干部队伍建设: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巧什营镇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完成了多项重点工程:新机场征拆工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产业蓬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村干部行为准则:廉洁奉公是基础
村干部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头人,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要求村干部要做到廉洁奉公,禁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滥用权力侵害群众权益。
巧什营镇通过建立健全学习贯彻“第一议题”闭环工作机制,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纪律教育。2024年,全镇共收到问题线索32件,处置了结13件,初核了结2件,移送2件,答疑6件,立案审查4件5人,政务处分2人,诫勉谈话1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人,给予开除党籍处分1人,谈话提醒1人,发出提醒函1份。这些举措有效震慑了违纪违法行为,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和不可触碰性。
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与挑战
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径,但整体来看,村干部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根据某区对44个村“两委”成员的调研数据显示,村干部队伍存在明显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8个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超过55周岁,13个村超过50周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23.2%。这种状况使得部分村干部在面对新时代农村发展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网络经济、现代农业等新事物。
此外,村干部队伍还面临着法制意识淡薄、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一些村干部习惯于“家长式”管理,缺乏依法施政能力和处理群众矛盾的技巧。同时,后备干部缺乏、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近三年调研的44个村中就有39人次自动辞职,占成员总数近1/5。
创新实践: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案例
面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挑战,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湖南省长沙县安沙镇创新实施“头雁班”“后备干部班”“年轻干部班”三个专班培训模式。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干部和机关年轻干部的履职能力。2024年,该镇推动10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达83.39亿元,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将超过50万元。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则通过“三轮驱动”模式为镇村干部赋能提效。该县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提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引领发展能力。同时,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擂台比武”,让干部在相互切磋中取长补短。此外,祥云县还出台62条减负增效重点任务清单,让干部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服务群众。
展望未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各地应借鉴成功经验,从选好用好村干部、培育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教育、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村干部选拔、培养、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让村干部政治上有希望、生活上无后顾之忧。通过持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