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启动“精神卫生服务年”:三年补齐精神卫生服务短板
国家启动“精神卫生服务年”:三年补齐精神卫生服务短板
2025年伊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这是全国卫生健康系统首次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开展共性服务内容。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旨在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具体的措施,全面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可及性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层面将推动扩充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发展精神疾病临床重点专科。同时,要求省市层面大抓精神卫生服务,通过扩人员、提能力、上水平、优服务等措施,全面提升精神卫生服务供给。
具体到地方落实层面,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并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例如,河北省将推进心理援助热线标准化建设,探索与“110”“119”“120”等服务热线和综治维稳工作建立联动机制。重庆市则计划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帮助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
人才是服务的核心。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国家将加强儿科和精神科专业人才培养,院内编制、薪酬待遇等政策将酌情倾斜。同时,推动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既管技术更管服务,既服务患者更服务大众。
各地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方案。例如,陕西省计划加强全省精神卫生学科建设、人才培训培养招聘,着力提升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三级公立医院精神卫生科内涵式建设水平。云南省则将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和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持续增加儿科医务人员数量。
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果
除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政策还强调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将持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救助救治,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行动,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四川省将以实施《四川省精神卫生条例》为契机,开展一批精神卫生补短提能项目,扎实推动工作落地落实。重庆市将着力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聚焦抑郁症、睡眠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
政策意义深远,社会反响热烈
这一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部署要求,推进省、市、县三级精神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升精神专科医疗服务能力。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表示,该省将进一步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精神科医师培训,积极推动心理健康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积极疏导心理问题,推进心理援助热线标准化建设。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全民精神健康水平。我们期待,在未来三年里,通过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的共同努力,能够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精神卫生服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