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卫市:从麦田城渡口到现代水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卫市:从麦田城渡口到现代水城

引用
github
6
来源
1.
https://github.com/arzyu/rime-wubi98/blob/master/wubi98.dict.yaml
2.
https://github.com/shuxiao9058/wubi_table_convert_dvorak/blob/master/1.06c_16016.txt
3.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6/24/WS66795940a3107cd55d26855f.html
4.
https://www.nxnews.net/wj/bwtj_17604/202412/t20241204_10036676.html
5.
http://www.news.cn/local/20240614/abaf357af0ca46ba96791a9bb9afb9ba/c.html
6.
http://www.nxzwnews.net/xw/zwxx/202501/t20250117_5040376.html

“麦田城渡口,宋文鉴的船在夕阳下缓缓靠岸。他望着岸边等待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这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城市,每一处古迹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传奇。”

中卫市,这座被誉为“沙漠水城”的西北小城,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中卫市的地理环境堪称神奇。这里既有浩瀚的沙漠,又有奔流的黄河;既有险峻的高山,又有肥沃的绿洲。这种沙漠与水域交织的景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极为罕见。正如当地民谣所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动描绘了中卫市的自然美景。

然而,中卫市并非一直如此美丽。曾经,这里饱受风沙之苦。二十世纪50年代,沙漠一度逼近到距离城区仅约5公里的地方,农田被沙侵、灌渠被沙埋,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卫人民探索创造了麦草方格治沙技术和“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体系,开创了我国沙化土地治理的先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卫市累计治理沙漠150万亩,将腾格里沙漠“逼退”了25公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生态的改善为中卫市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的中卫市,已经从过去的“沙漠之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沙漠水城”。在旅游业方面,中卫市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开发了沙坡头、寺口子风景区、双龙山石窟等著名景点。其中,沙坡头景区更是凭借其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今年1-10月,中卫市接待游客17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超百亿元。

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卫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突破。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中卫市建成了西部云基地,吸引了四大运营商和亚马逊、美利云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落户。2023年,中卫市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双中心”城市。

在能源领域,中卫市充分利用沙漠地区的光照资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国家能源集团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于2023年4月全容量并网发电,二期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这些清洁能源项目不仅优化了当地的能源结构,也为国家的“双碳”目标做出了贡献。

中卫市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其丰富的水资源。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中卫市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发展引黄灌溉农业。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引黄灌区2000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大大提高了渠道供水保证率。如今,中卫市的引黄灌溉面积已达690万亩,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麦田城渡口到现代水城,中卫市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这座沙漠水城,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未来,中卫市将继续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世界提供更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