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团队突破碳纳米管应用瓶颈,实现可拉伸电子学重大进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团队突破碳纳米管应用瓶颈,实现可拉伸电子学重大进展

引用
搜狐
5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4081523_120493035
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5/523170.shtm
3.
https://www.x-mol.com/ref/598
4.
https://www.aibang.com/a/43442
5.
https://robot.ofweek.com/2024-04/ART-8321206-8140-30630849.html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团队最近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展示了他们在可拉伸电子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小型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难题,还为碳纳米管晶体管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01

创新材料与工艺突破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类肤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工艺。这种集成电路不仅运行速度快,而且体积比早期版本小五倍。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团队对材料选择、制备工艺和器件结构的精心设计。

在材料选择方面,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先进材料,包括碳纳米管(CNT)、聚合物、金属合金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可拉伸性、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可以实现可拉伸器件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其中,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其高导电性和机械强度特别适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可拉伸电子器件。

在制备工艺方面,研究团队采用了旋涂、喷涂、光刻、热蒸发等多种技术。这些制备技术能够实现对材料的精确控制和器件结构的精密制备,从而确保器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例如,他们利用旋涂和光刻技术,制备了高分辨率的电极图案,实现了器件的精确控制和高性能。

在器件结构方面,研究团队设计了多种创新性的可拉伸电子器件结构,包括晶体管、电极、互连等。这些器件结构能够实现对电子器件的功能性和性能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了可拉伸电子器件的高性能和可靠性。例如,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晶体管结构,利用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实现了器件的高导电性和稳定性。

02

性能优势

研究团队对制备的器件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柔性晶体管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柔性电极展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和柔韧性,柔性互连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可靠的连接性。经过长时间的形变和稳定性测试,器件的电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制备的柔性电子学器件十分稳定可靠。

在一次新的可拉伸电子设计演示中,研究团队能够在一平方厘米的空间内装入2500多个传感器和晶体管,形成一个有源矩阵触觉阵列,其灵敏度是人类指尖的十倍以上。这种高密度的传感器阵列可以检测微小形状的位置和方向,或识别盲文中的整个单词。

研究团队还利用他们的可拉伸电路成功驱动了刷新率为60Hz的微型LED显示屏,这是电脑或电视屏幕的典型刷新率。以前版本的可拉伸电路由于尺寸较大、速度较慢,无法产生足够的电流来实现这一目标。

03

应用前景

这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密度、柔软、可适配的传感阵列可以让穿戴者大范围、高分辨率地感知人体信号,比如来自大脑和肌肉的信号。这可能会带来下一代高性能和生物兼容的脑机接口。

鲍哲南教授表示:“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飞跃。可拉伸集成电路第一次变得足够小、足够快,足以满足许多应用的需要。我们希望这可以使可穿戴传感器以及植入式神经和肠道探针更加灵敏,操作更多传感器,并可能消耗更少的功率。”

这项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但仍需要一些改进和优化。例如,材料选择受限、制备工艺要求高、长时间使用稳定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尽管如此,这项研究展示了令人兴奋的成果和潜在应用前景,为未来柔性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