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背后的无名英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背后的无名英雄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6%97%AD%E5%8D%8E/4445012
2.
http://www.81.cn/js_208592/jdt_208593/16328996.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3%E6%97%AD%E8%8F%AF/4445012
4.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207/47941382.html
5.
https://finance.sina.cn/2025-02-07/detail-ineirmwh0192242.d.html
6.
https://www.zggxjs.cn/content-view/bd9ac342-9a11-4e51-a553-213c46435bcf
7.
http://www.chinaql.org/n1/2024/1113/c420278-40360517.html
8.
https://www.edu.cn/ke_yan_yu_fa_zhan/zui_jin_geng_xin/202408/t20240812_2628533.shtml

2025年2月6日,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用毕生精力推动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01

隐姓埋名三十年,只为心中那份誓言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一个医生家庭。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他立下了科技报国的志向。194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黄旭华投身于新中国船舶工业的建设事业。1958年,他被选中参与核潜艇研制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隐姓埋名生活。

在接受任务前,黄旭华回到老家看望母亲。63岁的母亲再三嘱咐他:“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然而,这一别竟是30年。在此期间,他与家人断绝了一切联系,连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家送行。直到1987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才知道儿子从事的是如此伟大的事业。

02

技术封锁下的自主创新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中国对核潜艇几乎一无所知。黄旭华和他的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没有外援,没有技术资料,甚至连基本的计算工具都缺乏。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

为了计算核潜艇的各项数据,他们用算盘代替计算机,每一组数据都由两组人分别计算,确保结果准确无误。为了控制核潜艇的重量,他们甚至用秤来称量每一个零部件,确保总重量符合设计要求。

在确定核潜艇的线型时,黄旭华选择了最先进但也是难度最大的水滴线型。美国为建造同类型核潜艇,先是建了一艘常规动力水滴型潜艇,后把核动力装到水滴型潜艇上。而黄旭华团队则直接将核动力和水滴艇体相结合,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创新。

03

深潜试验:用生命守护使命

1988年,中国核潜艇进行首次深潜试验。深潜试验是检验核潜艇战斗力的关键环节,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美国曾有一艘核潜艇在深潜试验中沉没,这场灾难悲剧被写进了人类历史。

面对未知的风险,黄旭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他是世界上首位参与核潜艇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在极限深度,核潜艇承受着巨大的海水压力,发出令人胆寒的“咔嗒”声。但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继续下潜,直至突破此前的纪录。

04

致敬:共和国不会忘记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的一生。他的贡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可。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是国家最高荣誉。

黄旭华院士曾说:“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025年2月10日上午10时,黄旭华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