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齿不清?专家教你科学纠正法!
孩子口齿不清?专家教你科学纠正法!
“爸爸快看,小鲸鱼!”“妈妈,送你一朵小发发”“旺旺!小斗来了”……这些听起来可爱却让人费解的话语,可能是孩子口齿不清的表现。很多家长会发现,即使孩子的舌头、嘴唇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就是说话不清楚。这很可能是因为孩子患上了功能性构音障碍。
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儿童语言发展中常见的问题,指的是发音器官无结构、形态及功能方面的异常,听觉功能正常但出现发音错误并呈固定状态。据统计,每100个小朋友中,就有10个会出现构音障碍。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科学地帮助孩子改善这一问题呢?
口齿不清的原因
在探讨解决方案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导致口齿不清的原因:
发育迟缓:有些发育迟缓的孩子大脑发育和语言发展可能比同龄儿童慢一些,影响到说话和发音的能力。
牙齿排列及咬合问题:不正常的牙齿排列和咬合状态会影响发音和说话的清晰度。
听力问题: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或耳朵感染,就难以正常学习发音和说话。
语言环境:家长较少时间与孩子交流,缺乏语言刺激,也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
神经系统疾病:有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可能导致肌肉协调能力差,从而影响说话能力。
口腔肌肉发育不良:口腔肌肉协调不良,会影响唇舌等构音器官的灵活性,造成发音不清晰。
专业治疗与家庭训练
一旦发现孩子有口齿不清的问题,建议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评估和咨询。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运用呼吸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口腔知觉训练、辨音训练、发音训练等方法来帮助孩子纠正发音。
同时,家庭训练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
放慢说话速度:清晰慢速说话,对于不标准的发音家长可进行口型示范,但尽量不要过度矫正以免引起孩子反感。
多互动交流:通过提要求、日常交流的方式引导孩子有动机的表达需求和想法。不要对宝宝做消极暗示,尤其当着陌生人嘲笑孩子说话不清,家长要学会尊重和赞美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多给积极暗示。
听辨训练: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哪些发音是不正确的。可通过家长说出正确词与错误词,让孩子判断哪个词是错误的。例如:孩子总是把“g”说成“d”,那么家长可说出“小狗”、“小斗”,“蛋糕”、“蛋刀”等词语,来让孩子判断哪个发音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错在了哪里。若孩子不能区辩正误音,便不能期待他发出正确音。
利用镜子观察:让孩子观察家长以及自己发音时的口型。
感受气流变化:将手或者纸条至于口前,感受发音过程中气流的变化。
实用训练游戏
为了使训练过程更加有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专门设计的口腔肌肉训练游戏:
- 纸片速递员:把手工纸剪成硬币般的大小,放入碟中。桌上左右摆装有纸片的碟和空碗,请小朋友用吸管吸起纸片,运送到碗中。可拉远碗碟距离提升难度。
匙羹运球小能手:准备一碗毛绒球和空碗,桌上左右摆放。请小朋友用嘴巴叼着塑料匙羹柄,把毛绒球舀起,从一只碗运送到另一只碗里。
吹球入山洞:准备5颗乒乓球,打开硬皮书反扣桌上形成倒V字形。请小朋友用力把乒乓球吹过“山洞”。可增加另一本硬皮书延长“山洞”提升难度。
吹倒金字塔:把纸杯叠放成金字塔状(最底一层5只,依次减少至顶层1只)。请小朋友用力吹倒金字塔。
雪条棍博士:准备一根雪条棍,请小朋友用嘴巴叼着,在桌上排列认识的图卡或识字卡,用雪条棍点指定卡片。
吹球过河:准备3只纸杯注水九分满,排成直线,在第一只杯上放塑料球(建议用波波池球)。请小朋友把球从第一只杯吹到第二只,依次类推。可增加纸杯数量提升难度。
吹手套怪兽:准备一只纸杯,套上一次性手套用橡皮筋固定,在杯身戳洞塞入吸管。请小朋友用力吹,把手套怪兽吹胀起来。
抓住黄金期,科学干预
需要强调的是,3到4岁是孩子构音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出现语音不清,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自行改善,一定要及时进行专业干预。错误的构音习惯一旦固化,会加大治疗的难度,影响恢复效果。
最后,想对所有正在为孩子口齿不清问题而焦虑的家长们说: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都是不同的,不要过分焦虑。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练习,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步改善发音问题。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耐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记住,过度的爱会产生替代,匮乏的爱会产生冷漠。让爱陪伴孩子,而不是替他们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