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如何应对军营中的心理挑战?
新兵如何应对军营中的心理挑战?
“杀、杀、杀……”冬日胶东,北风呼啸,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基地组织“新训尖兵-2024”比武竞赛。在刺杀课目比武现场,新兵王中胜精准将刀尖刺入人形靶胸膛,一连串的突刺后,靶架不停摇晃颤动,并发出“哐啷哐啷”的响声。与此同时,与靶架相连的电子屏上,突刺的精准度、穿透力等信息一览无余。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8次突刺,新纪录诞生!”现场组织比武的该训练基地干部张霖兴奋地说。这份耀眼的成绩背后,是新兵们克服心理挑战、追求荣誉的奋斗历程。
新兵入伍后,面对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全新的生活环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据新加坡国防部数据显示,约11%的新兵在入伍前就有心理健康问题,且多数属于轻中度。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包括焦虑、畏惧、失落和封闭等。
为了帮助新兵更好地适应军营生活,部队建立了系统的心理辅导体系。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构建了由新训单位卫生机构、新兵体检工作组和全军心理卫生指导中心组成的三级心理诊疗体系。他们定期安排心理骨干到新训大队进行心理卫生宣教,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督导检查;组织专业咨询和心理测评,将收集到的基本数据汇总纳入新兵健康档案,为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发挥心理健康管理系统等平台作用,围绕心理健康情况做好监测、预警、疏导等工作,逐步构建多要素、多维度心理服务保障体系。
在个体层面,新兵们也在积极进行心理调适。来自北京某高校的新兵石明旭表示,老兵们的奋斗故事燃旺了他心头的荣誉之火,自己要像他们那样扎根军营、练硬本领,用奋斗书写多彩军旅人生。新兵张彼得在操演前的方队训练中不慎受伤,但他坚持完成所有项目,展现了对集体荣誉的执着追求。
除了专业心理辅导,部队还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增强新兵的心理素质。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基地通过开展“与训练骨干对话”“向身边标兵看齐”等活动,强化新兵们的荣誉意识。他们还邀请基层部队的军士代表,结合遂行重大任务的经历为新兵讲述成长故事,激发新兵们的奋斗热情。
在湘桥区人武部组织的役前教育训练中,预定新兵们通过理论学习、体能训练、军事技能、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的训练,逐步适应军营生活。24岁的谢佳梓是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通过役前训练,真切感受到部队的生活,令他倍感兴奋。18岁的李梓霖来自官塘镇,是一名“05后”青年。因为家庭条件较为困难,年纪尚小的他早早地选择到深圳一家餐饮店打工谋生。“那时候在深圳,每天差不多要工作12小时。切菜干活一站就是好几个钟头,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很累。”李梓霖笑着表示,因为有之前打工长期久站的经历,相对比这几天训练,他感觉自己更能站好军姿。
“下连后,他们必能在各自岗位上展现新风采、创造新荣誉。”赵彦凯说,这批新兵热爱祖国、朝气蓬勃,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入伍的,渴望在部队大熔炉锻炼成长,“相信他们到了新的岗位上,一定会凭借扎实奋斗的劲头干出成绩,在强军兴军的大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我走进军营的第一天就告诫自己,必须严格要求自我,时时处处树好军人形象、争创荣誉,以实际行动展现青春风采、建功火热军营!”谈及困难条件下完成比赛时,法唐义的言语中充满坚定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