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如何预防失温症?
寒潮来袭,如何预防失温症?
2025年2月7日至8日,一股强寒潮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等地将出现6~8℃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甚至超过10℃。与此同时,黄海、台湾海峡等海域风力较大,阵风可达9~10级。在这样的寒冷天气下,人体容易发生失温,因此,掌握失温症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什么是失温症?
失温症,也称为低体温症,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当人体核心温度降至35℃以下时,就会出现失温。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核心温度约为37℃。体温下降会影响心脏、神经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脏和呼吸系统完全衰竭,甚至死亡。
失温症的症状通常会逐渐出现,初期表现为战栗,这是身体自动抵御寒冷的防御机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不清、呼吸缓慢、脉搏微弱、协调能力下降等症状。由于失温会影响大脑功能,患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状况,甚至可能出现冒险行为。
如何预防失温症?
在寒冷天气中预防失温,关键在于保持体温、避免热量过快流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措施:
合理穿衣
采用三层穿衣法:内层选择吸湿排汗的衣物(如速干衣),中层保暖(如抓绒衣或羽绒服),外层防风防水(如冲锋衣)。特别要注意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这些部位是散热的关键区域。
保持干燥
避免穿着湿衣物,尤其是棉质内衣,因为湿衣物会加速热量流失。建议使用快干或排汗材质的内衣。
适当饮食与活动
定期进食高热量食物(如坚果、巧克力)以提供能量,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出汗导致潮湿。
注意环境因素
在寒冷天气减少户外停留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和湿度高的环境。如果必须在户外活动,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急准备。
特殊人群需额外关注
老年人、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失温。老人和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慢性疾病患者则可能因药物影响而对寒冷更加敏感。因此,这些人群在寒冷天气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
发现失温怎么办?
如果您怀疑有人出现失温症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轻柔处理:避免剧烈移动患者,不要进行按摩或揉搓,以免引发心脏骤停。
移至温暖环境:如果条件允许,将患者转移到温暖、干燥的地方。如果无法移动,尽量为其挡风。
脱去湿衣服:如果患者穿着湿衣服,应尽快脱掉并用干毛巾擦拭身体。
保暖覆盖:用几条干毯子或外套为患者保暖,注意盖住头部,只露出面部。
监测呼吸:严重失温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微弱或停止,如果发现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提供热饮:如果患者意识清醒且能吞咽,可给予不含酒精和咖啡因的温热甜饮料。
使用干热敷:可在颈部、胸壁或腹股沟处使用急救温热敷料,但避免在手臂或腿部使用。
避免直接热源:不要使用热水、加热垫或加热灯直接为患者取暖,以免造成皮肤损伤或引发心脏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身体失温的风险,确保在寒冷环境下安全舒适。在当前寒潮来袭的天气条件下,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