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科院新研究:你的脸出卖了你的情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科院新研究:你的脸出卖了你的情绪!

引用
中国科学院
9
来源
1.
http://psych.cas.cn/news/kyjz/202411/t20241111_7437484.html
2.
https://blog.csdn.net/jambeau/article/details/136417422
3.
https://www.psych.ac.cn/news/xshd/202412/t20241209_7452845.html
4.
https://psychyun.com/research-institute.html
5.
https://bnu-cn.libguides.com/c.php?g=956200&p=6937124
6.
https://www.quanzhou.gov.cn/zfb/xxgk/zfxxgkzl/ztzl/kpzl/sbkx/202405/t20240509_3034997.htm
7.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24-07-31-9
8.
https://psychology.sjtu.edu.cn/tsml/91.html
9.
https://edu.iflytek.com/about-us/news/media-report/1089.html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面部情感识别的遗传基础和神经机制,为理解人类社交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面部情感识别的理解,还为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01

研究背景与方法

面部情感识别是人类重要的社交技能,它让我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这种能力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社会认知障碍中常常受到严重影响。然而,面部情感识别的起源和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

为了解开这一谜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蒋毅团队联合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辑团队开展了一项合作研究。研究团队采用经典的双生子设计,通过行为实验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结合猕猴电生理记录,跨物种地研究了面部情绪感知的遗传性和神经基础。

02

主要发现

研究发现,面部情感识别能力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低空间频率(LSF)和高空间频率(HSF)在情感识别中具有不同的处理机制。LSF主要涉及面部情感的整体特征,其识别能力主要通过进化获得,受先天和遗传模块的调控。而HSF则关注细节和变化,其能力主要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获得。

03

技术应用与社会意义

这项研究的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识别模型,能够通过分析面部活动来评估心理健康状况。这种技术有望在未来应用于自我检测或大规模监测场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及心理健康。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LSF情感识别能力的遗传特性,这一发现为寻找社会认知障碍(如ASD)的内表型提供了重要线索。了解面部情感识别的遗传机制和神经基础,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这些障碍的成因和相关治疗方法。

04

未来展望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主要集中在面部情感识别的视觉通道,而忽略了其他感官信息(如声音)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多感官信息在情感识别中的整合机制。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面部表情的情绪识别技术将变得更加精准和普及。这将为心理健康评估、教育、医疗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例如,通过实时监测面部表情,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心理疾病;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总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面部情感识别的复杂机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人类社交能力的理解,还为未来的情绪识别技术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刷脸”来识别情绪和评估心理健康将成为现实,为提升人类福祉做出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