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滕皋军院士解读:肿瘤微创治疗引领中国抗癌新趋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滕皋军院士解读:肿瘤微创治疗引领中国抗癌新趋势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2
来源
1.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599e86202817
2.
https://m.sohu.com/a/774956341_121118854/?pvid=000115_3w_a
3.
https://www.camit.org.cn/newsinfo/6578534.html
4.
https://finance.sina.cn/2024-04-12/detail-inarqpnp8866220.d.html?oid=%E9%98%BF%E6%8B%89%E7%B1%B3%E8%BE%BEtelegram%EF%BC%9Af68k69%E7%BA%A6%E7%82%AE%EF%BC%8C%E4%BA%A4%E5%8F%8B&vt=4&cid=76524&node_id=76524
5.
https://www.akesobio.com/cn/media/akeso-news/20240929/
6.
http://xiancell.com/index.php/shanghuidongtai/87.html
7.
http://www.chinesedoctors.cn/article/514.html
8.
http://www.szhqyy120.com/mtbd/43377.html
9.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85&sid=1348&page=1
10.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30dc3ef054337e53333c4b002b80e5e3
11.
https://www.phirda.com/about_18703.html
12.
http://www.news.cn/digital/20250123/13f0eb57926848c5b14ca46093b6093f/c.html

在2023年深圳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滕皋军表示,中国的介入栓塞术已经走到国际前沿。这一表态不仅彰显了中国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的实力,也反映了全球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01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第四大支柱疗法的崛起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现代医学影像引导下的精准治疗手段,通过微小切口或自然腔道实施,旨在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疗效并加速患者康复。其主要特点包括创伤小、恢复快、局部疗效确切以及对正常组织损伤少等。

目前,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继内科、外科和放疗之后的第四大支柱疗法。其主要技术包括动脉内药物灌注术、血管栓塞术、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射频/微波消融、氩氦冷冻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等。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尤其适合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

02

TACE与HAIC:肝癌治疗的双子星

在肝癌治疗领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两种主要的介入治疗手段。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TACE是中晚期肝癌非手术切除的一线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Ⅲb期患者。

TACE通过经肝动脉-肿瘤供血动脉支将带有化疗药物的碘化油乳剂或载药微球、补充栓塞剂等注入肿瘤组织内,使肝癌组织坏死。近年来,微球载药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钇90栓塞技术迅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HAIC则是基于正常肝脏和肝癌血供不同的特点,通过经肝动脉局部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以提高抗肿瘤活性,同时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特别是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方案,在国内已普及应用,并被推荐为晚期肝癌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之一。

03

创新与突破:中国贡献引领国际

滕皋军院士指出,近年来中国在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介入治疗领域,中国不仅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在创新方面走在前列。例如,滕皋军院士牵头启动的三项高循证医学临床试验,涉及新一代栓塞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改善肿瘤局部的免疫微环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消融技术领域,中国的微波消融技术已在国际上领先。新型的冷热交替复合消融技术和不可逆电穿孔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外,中国在肝癌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成就,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肝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效果。

04

未来展望:精准医疗与微创技术的深度融合

随着精准医疗与微创技术的深度融合,肿瘤治疗将更加个体化和综合化。滕皋军院士表示,医工交叉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在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1895年X线的发现迅速被应用于临床,催生了影像学的发展,包括CT、核磁共振和PET-CT等技术,它们对临床医学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介入治疗最初由放射科医生进行,因为需要影像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介入治疗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这一进步不仅基于影像技术的发展,也依赖于新医疗器械的发明,如各种导管、支架和球囊,这些都是工程学和电子学进步的成果。如今,人工智能也开始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穿刺机器人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这不仅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曲线,也使得非介入专业医生能够执行此类操作。

建立医工交叉的机制并非易事。我曾在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2000年左右并入东南大学,这是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其生物医学工程也非常强大。如何将这些强势的工科技术应用到医学中,并不是简单的并校就能实现的。这需要建立体制和机制。

两年前,我承接了教育部和发改委的项目,旨在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主要针对介入医学工程。我们以此为平台,得到了东南大学的大力支持,从教育层面出发,设立了新的专业,如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检验与生物技术的双学士培养机制,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机制。例如,我们今年开始招收医学技术博士生,我希望他们具有工科背景,如人工智能,并最终能够进入医学研究领域。

同时,学校也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创新,比如传统的教师考核指标,现在可以在工科学院和医学院之间共享,以促进双方合作。我们还设立了联合课题,医工之间的合作可以获得额外的博士指标等激励措施。我们学校正在实践中并设计了一系列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体制机制。作为东南大学生命医学和生命科学学部主任,我也在协调全校的体制机制建设。

基于这些研究的深入,我坚信不久的将来,肝癌的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将得到显著改善,而其中介入医生的贡献不容小觑。

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我坚信不久的将来,肝癌的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将得到显著改善,而其中介入医生的贡献不容小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