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榜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创新实践
高校榜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创新实践
从广州大学“五育并举”看高校榜样教育创新
2024年,广州大学在年度学年礼上,对“体育发展”“艺术发展”“视野拓展”“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这一幕,正是该校实施“五育并举”全学段全覆盖育人模式的生动写照。
自2017年以来,广州大学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德智体美劳”五大系列课程体系。学校首创学生评价发布平台“学年礼”,发布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拓展、体育发展、艺术发展、能力发展等5份学生素质发展年度评价报告。在每年的学年礼上,对排名前十的学院以及各类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事迹分享,引导学生对标先进、找准榜样、规划未来。
这一创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五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家国情怀的榜样,如经济与统计学院龚旺同学成立的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伴教育防疫突击队”,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尔扎提·阿不都热苏里同学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拳击锦标赛中获得75公斤级别男子甲组冠军,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师生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榜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榜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二十一世纪,榜样教育始终发挥着宣传国家核心价值观、凝聚民心、弘扬正气的功能。它不仅是集体主义的概括和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体现,更是集体利益与个人价值的交融。
通过榜样示范、激励、内化、外化四个维度,大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榜样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研究显示,虽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较高,但榜样教育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存在多种问题亟待解决。
政策引领与实践创新
教育部近期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满足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这一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也为高校榜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通过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榜样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学校要求教师以教育家的高尚品质为榜样,自觉遵纪守法,认真贯彻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守教育道德底线,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创新与发展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榜样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数字化手段,增强榜样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广州大学的“五育并举”模式和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为高校榜样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不断完善教育机制,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高校榜样教育必将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