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的历史文化探秘:你去过几个?
崇明岛的历史文化探秘:你去过几个?
2025年是崇明岛解放75周年。75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成功解放了这座上海的生态明珠。如今的崇明岛,不仅是一座生态之岛,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宝岛。在这个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让我们一起探寻崇明岛上的历史文化印记。
文化景点里的历史记忆
江南三民文化村: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位于崇明岛的江南三民文化村,是一座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众生活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园区。这里不仅有崇明土布馆、崇明雕花板博物馆等特色场馆,更在春节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走进文化村,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崇明土布馆里,一件件精美的土布制品诉说着崇明纺织的历史;雕花板博物馆中,一块块精美的雕花板展现了崇明木雕艺术的精湛。春节期间,这里更是热闹非凡。非遗土布贴画、剪窗花、香囊制作、木版年画拓印等活动轮番上演,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崇明博物馆:历史的见证者
崇明博物馆是了解崇明历史的绝佳去处。馆内设有“崇明岛史”“崇明民俗”“万世师表:孔子生平陈列”“瀛洲好乡贤”等多个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现了崇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春节期间,博物馆特别推出了迎新春——烟花小福蛇扭扭棒手工活动。参与者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制作属于自己的新春装饰品,感受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非遗春节里的民俗风情
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乙巳蛇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崇明岛自然少不了精彩的民俗活动。
年货集市:崇明特产大集合
在新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的年货集市上,各乡镇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崇明水仙、甜芦粟酒、苦草茶、大瀛鸭鸭、蟹文创产品、非遗盘扣系列手工艺品等应有尽有。其中,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崇明土布更是引人注目,其独特的花纹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崇明传统纺织技艺的魅力。
崇明糕、圆子、印糕、金瓜丝等传统美食,唤起了不少人的儿时记忆。58岁的市民郭先生说:“这个集市产品种类齐全,很多都是我们家里过年必备的,今天正好看见了,多买点回家吃。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感受赶集的快乐,年味儿浓了,春节近了。”
文艺演出:百姓登台展风采
在春节主题系列活动的舞台上,百姓成了真正的主角。舞蹈《苹果香》、群口快板《光说“点”》、魔术表演、情景剧《一家不圆万家圆》、歌曲《快乐中国年》等节目轮番上演,场内掌声雷动。特别是那些来自基层的演员们,他们将快板、小品等源自百姓日常生活的节目搬上舞台,既接地气又聚人气。
“看到这场晚会,我觉得特别亲切,这是属于我们崇明百姓自己的舞台。”“90后”市民小马说。现场,有的怀里抱着孩子,有的则是夫妻相携而来,有的与好友相约同行,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让人深刻感受到此次活动是文化展示、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温馨舞台。
崇明岛的历史印记
崇明岛不仅是一座生态之岛,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岛屿。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成功解放崇明岛,结束了国民党部队在岛上的统治。这场战役中,解放军以智谋和勇气,成功瓦解了敌军的抵抗,俘虏敌军3900余人,书写了崇明解放战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的崇明岛,已经从一个战略要地,变成了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海岛。但那些历史的印记,却永远留在了这座岛上,提醒着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崇明岛的历史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它不仅见证了崇明岛的发展变迁,更承载着崇明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在这个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崇明岛,感受那份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