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数字新农具耕出“智慧田” 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无锡:数字新农具耕出“智慧田” 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提升农业产值、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细数无锡农业发展成绩可以发现,近年来,无锡以科技智慧为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让“鱼米之乡”越来越丰实。
为乡村产业增“智:品种迭代升级带来科技新活力
3月25日,惠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苗圃里,经过近十年研发的新品种桃树花朵初绽,美不胜收。该园生产技术负责人戴慧俊却没有空欣赏花的美丽与芬芳,他眼里都是这个桃种新资源。
果树育种是个耐心活,一个新品种的诞生,从品种选育、抗病性研究、落果定性状到筛选符合育种目标等需要十年左右。他介绍道:“这个新品种较目前市场上的桃品种产量更高,果形圆整,抗病性高,也将提升水蜜桃产量及成果率。在实验田培育过程中,其成果率高达70%,更有意义的是,这个新品种上市后将填补阳山水蜜桃销售市场的断档期。”
1983年,自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建起第一座现代化农场,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模式与现代科技就有了第一次碰撞。在当时,用传感器采集桃树生长环境数据、病虫害防治预警发布、土壤科学灌溉分析决策的水蜜桃种植,都属于是最新的技术和模式。当下,科技种桃在阳山已经成为共识,有了科技带着村民跑,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阳山加快形成。
为群众劳作提“质:创新打造“零取零排”新模式
当前,在锡山区东港镇港南村北古庄,也处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农田中的小麦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里有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约800余亩,一条南联河蜿蜒其中,这里的村民却不用自己灌溉了,因为这里建立起了零取水、零排水的农业灌溉用水新模式。
说起灌溉新模式,锡山区东港镇港南村农业助理顾宇滔滔不绝:“我们通过控制南联河补水闸的启闭,将北古庄灌区的退水集中在南联河港南段,不进入外环境,继续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实现了灌溉用水的循环及再利用,从源头上减少了田间排水和肥药流失,预计每年可为灌区节水约28万余方。”
在实现农田退水零排放的基础上,港南村还充分利用设置在“田间地头”的水位监测站、监控视频等智能化设施,开发了北古庄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的大屏上,排水口水位、灌溉用水量等信息一目了然,系统通过田间水位实时监控,远程自动启闭取水水泵,实现了自动化精准灌溉和用水智能化管理。据悉,下一步,北古庄灌区智慧化建设还将做进一步的完善,打造成“零取零排” 智能灌水的现代化农业灌区示范点。
阳春三月春耕忙,乡村振兴产业旺。数字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机遇,乡村共富的巨大潜力就藏于“人才+科技+农业+品牌+消费”的数字化应用创新中,这是无锡发展智慧农业的剪影。未来,无锡将坚持通过智慧科技为乡村发展插上“云翅膀”,用数字“新农具”耕出“智慧田”,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共奏一曲田园新野的振兴之歌。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