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引热议:过期药品如何正确处理?
“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引热议:过期药品如何正确处理?
“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这则新闻近日引发热议,不仅因为其触目惊心的场景,更因为它折射出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药品过度囤积和浪费现象。
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不久前的另一幕:在流感高发期,一款名为玛巴洛沙韦的流感药价格从220元/盒被炒至591元/盒,涨幅高达168%。这种“一药难求”的景象,与如今大量布洛芬被丢弃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药品过度囤积和浪费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据统计,我国约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但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全国每年产生的过期药品预计达1.5万吨,相当于1万辆小汽车的重量。
过期药品的危害不容忽视
过期药品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健康的威胁,二是对环境的污染。
从健康角度来看,过期药品可能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不仅会降低药效,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例如,布洛芬过期后可能会产生其他物质,容易导致药物出现副作用。如果服用这些变质的药品,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环境方面的影响则更为深远。过期药品如果被随意丢弃,其中的化学成分会渗透到土壤和水源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8条河流中采集了上千处的河水样本,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河流中含有药物残留。这些药物残留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餐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如何正确处理过期药品?
面对过期药品,正确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家庭过期药品属于危险废物,需要按照有害垃圾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特殊药品: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应送回医院或原领药机构,由专业部门统一处理。
普通药品:如布洛芬等常见非处方药,应先将药品从包装中取出,放入密封袋后作为一般垃圾处理。药品包装则可以分类回收。
药水、药膏类:需要将内容物挤出或倒出,与吸水物品(如茶叶、咖啡渣等)混合后装入密封袋,再作为一般垃圾处理。容器则需要清洗干净后分类回收。
建立健全药品回收体系迫在眉睫
尽管有明确的处理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家庭过期药品的回收处置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过期药品回收体系,导致大量过期药品被随意丢弃。一些地方虽然尝试开展过期药品回收活动,但往往具有临时性和公益性质,难以持续。
专家建议,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权责明晰的过期药品回收处置体系。同时,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引导公众理性购药,从源头减少药品浪费。
理性购药,减少浪费
面对疾病,合理的做法是遵医嘱、按需购药,而不是盲目囤积。过度囤药不仅可能导致药品过期浪费,还会占用医疗资源,推高药品价格,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自身利益。
此外,药品不是普通商品,其有效期和储存条件都有严格要求。过度囤积可能导致药品在有效期内无法使用,从而造成浪费。同时,药品的不当储存也可能影响其质量和安全性。
“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的事件,或许能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在面对健康需求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理性?在药品管理上,我们是否需要更加科学的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环境,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