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北斗手表背后的科技巨头
中国电科:北斗手表背后的科技巨头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作为北斗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北斗手表凭借其精准的时间同步和定位功能,迅速成为户外探险、野外作业等领域的必备装备。而在这背后,中国电科作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科:北斗系统的“心脏”制造者
在北斗系统建设过程中,中国电科承担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任务,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星载原子钟的研制。星载原子钟被誉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着导航定位的精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梅刚华带领团队,从1997年开始便扎进了星载铷钟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团队开发了开槽管式微波腔、长寿命光谱灯、精密泡频控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使我国星载原子钟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
在北斗三号系统中,中国电科团队更是实现了重大突破。他们研制的甚高精度铷钟,天稳定度平均值达到3.8E-15,对应的计时误差为每天一百亿分之三秒,可满足分米级定位需求。这一成果不仅超越了GPS新一代铷钟,也标志着我国在星载原子钟领域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
从系统到产品:中国电科的全产业链布局
作为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电科不仅在上游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下游的产品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全面布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与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
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奥电子”,股票代码:002935)是一家专注于时间频率产品和特种设备的上市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凭借在军工领域的专业实力,成为中国军方唯一认可的军用手表供应商。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天奥电子是中国电科的子公司,但两者在技术和业务上有紧密联系。
在北斗手表的研发中,中国电科发挥了核心作用。电科天奥研发的Astrolink北斗手表,融合了机械芯和智能芯的功能,采用自研的天枢Hybrid OS操作系统,通过接收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提供北斗导航、卫星通讯、运动健康、智能应用、手机互联、社交、移动支付等智能穿戴体验。
这款手表的最大亮点是其双向北斗卫星通讯功能。在没有网络信号的荒郊野外,用户仍能通过手表发送短报文,报告具体位置。这种能力在应急救援、野外探险等场景中尤为重要。此外,手表还具备高度计、气压计、温度计等多种实用功能,满足不同需求。
未来展望:从“追赶”到“领跑”
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北斗手表有望进一步拓展功能。中国电科正在积极推进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战略新兴领域布局,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未来,北斗手表可能会增加更多智能化功能,如语音助手、健康管理等,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中国电科也在积极寻求通过并购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品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公司将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等领域实施布局调整,为北斗手表等终端产品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结语
从北斗系统的“心脏”制造者到北斗手表的核心研发力量,中国电科在北斗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中国电科将继续引领北斗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