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坚强病友到热心义工 肝苦人最懂肝苦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坚强病友到热心义工 肝苦人最懂肝苦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83&sid=1302&page=1

导读:在台湾肝基会,有这样一群特别的义工,他们曾经都是肝病患者,经历了与病魔斗争的痛苦历程。从坚强的病友到热心的义工,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着更多的病友,展现了生命的韧性和温暖。

肝病虽然难缠,也不好对付,但绝非不治之症。许多被救治成功的病人,生命从此黑白变彩色,更因体会过肝病之苦,懂得如何安定肝苦人的心,于是不少病人化身义工,不吝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病友。宋瑞楼教授曾说:“幸好我们有大批的义工,没有他们的存在,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的,我对他们表示崇高的谢意。”

摄影义工孙道杰:肝脏历经“满清十大酷刑”


图说:孙大哥不仅没被两种癌症击倒,还勇于自我挑战,与病友一起完成攀登雪山的壮举。

在肝基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中,经常听到人们热情喊着“孙大哥”,循着招呼声放眼望去,只见他身手矫健、体态挺拔,头戴着棒球帽,身上背着整套摄影器材在人群中穿梭,为活动留下一张张既真实又生动的记录。

他是孙道杰先生,从小在马祖北竿长大,26岁来台湾开照相馆,工作认真又勤奋,很快就陆陆续续在台北开了3家婚纱店,事业有成。38岁那年,因为抽血,孙道杰先生发现自己是B型肝炎带原者,当时一般人对于B型肝炎认识不多,不清楚与肝硬化肝癌的关联性,尤其忙于事业的男士,心想顶多是定期去做健康检查追踪即可。

后来,孙道杰的哥哥罹患肝癌,哥哥是杰出工程师,发病时才44岁,5年后就不敌病魔,撒手人寰。隔没多久,仅36岁的弟弟也被诊断有肝癌,一发现就是末期,治疗8个月即不幸离世。一连串的残酷现实,让孙道杰意识到严重性,下定决心将如日中天的婚纱事业结束掉,从忙碌生活中脱身。提早退休时,他还没到50岁。

身为肝癌高风险家族成员,为了降低罹癌机率,他除了定期追踪检查,生活也转为规律,早睡早起、饮食清淡、运动健身。他每天游泳一千公尺,整天神采奕奕,还加入肝基会当义工,各种活动都积极参加,用心陪伴许多病友走过生命低谷,而他也善用原本摄影专业,为肝基会留下无数精彩画面。

就在看似人生一片坦途,老天开了一个不好笑的玩笑,53岁那年,他发现得了鼻咽癌,隔年,定期追踪检查时发现肝脏有颗4.5公分的肿瘤,属于原发性的肝癌。接连两个癌症袭来,一般人恐怕招架不住,不过当时孙道杰因长期在肝基会当义工,就像个准备齐全的战士,即便要面对肝脏手术也勇敢迎战,不接受任何偏方或来路不明的疗法,即使日后的肝癌再度复发,甚至严重到必须换肝,他依然以乐观心境看待疾病,配合医嘱积极治疗。

他曾仔细记录自己的病史:做过直线加速治疗1次、外科手术肝脏切除2次、电烧2次、栓塞7次、肝移植1次……13次与死神擦身而过,笑称自己的肝脏经历过“满清十大酷刑”。这些经历让他从病人家属变成义工,又从义工变成抗癌斗士,不管身份怎么变,唯一不变的是,孙大哥持续用他的正面积极能量,投身公益,鼓舞病人。

李丽华走出肝癌家族梦魇:儿女表弟一起做义工


图说:李丽华老师(右)走出肝癌家族悲情,乐当肝基会义工。

退休国小美术老师李丽华女士曾陷入肝癌阴影超过二十多年,过去这些日子以来,每隔两、三年她就得面对一位亲人因肝癌或肝硬化过世。她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只剩下她一人活着,如果连同外婆到她这一辈,家族共有12人因肝癌过世。她自己也曾笼罩于肝癌阴霾中,后来证实是虚惊一场,但她内心的惊惧惶恐,绝非外人所能想象。

丽华过60岁生日前,亲友们问她有什么心愿,她说:“我已经没有心愿,我每天都很感谢老天爷。”她年轻时就不觉得自己能活过50岁,因为她的妈妈、阿姨、表姊们都只活到30、40多岁就因肝癌过世,除了一位舅舅活到72岁之外,没有超过60岁的。她说,每当送走一位亲朋好友,心情稍微平复之后,又有一位亲朋好友被肝癌夺走生命,如此年复一年,她的悲伤从没离开过,“所以大概有十多年的时光,我都觉得自己已经得了忧郁症。没有一天不担心,下一个会不会就是我?”

就在一次回诊中,医师对她说:“你的肝脏血管长颗肿瘤,看起来可能是坏东西。”一时间,丽华脑中快速闪过母亲、阿姨生病的画面,“难道轮到我了?”当时她3个孩子还小,可能看不到他们长大的恐惧涌上心头。

就在一筹莫展时,她来到许教授诊间求助,一进诊间,眼泪就扑簌簌掉个不停。许教授得知原委,当天下午就帮她做超音波检查。检查完,她得到这些日子以来最温暖的一句话:“你不要担心,这不是坏东西,持续追蹤就可以了。”原本仿佛快要溺毙的她,听到这句话就像拿到一个救生圈,终于可以游上岸了。

也因此,丽华对肝基会充满感恩之情,决心竭尽所能帮助基金会,拉更多肝苦人上岸。她成为一位快乐义工,连儿子、女儿也一起投入帮忙。有次丽华开画展,她将画作义卖金额全数捐给肝基会,甚至当两个儿子及女儿结婚时,儿女都主动提议将结婚礼金捐赠基金会。

不仅如此,这些年李丽华女士成了基金会“收发票召集人”,除了负责管理全国各发票据点、造册统计发票数量及中奖金额外,每周至少有一、两天独自搭公车从三重区一路收到板桥等地,收回20个发票箱,扛着一大袋发票回来;有时她先生开车载她去外县市收发票,两人就当外出旅游。后来,住在中部的丽华表弟也因肝病在台大医院顺利换肝成功,为回报救命之恩,他跟着表姊丽华一起加入保肝行列,一家人的爱心“爆棚”,让人感动。

漫长17年肝病历劫重生:企业家杨先生父子携手助人

现年78岁的企业家杨先生是B肝带原者,61岁那年首次发现肝癌,历经手术切除、肝癌复发、肝昏迷、换肝等艰辛历程,换肝至今将届10年。挺过漫漫17年肝病,历劫重生的他满怀感恩之心,持续捐助善款及捐赠多项医疗仪器,为的是帮助更多的肝苦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陪伴杨先生走这段生命幽谷的长子,虽然自己也有事业要忙,却硬是抽出时间前往好心肝门诊担任义工。每天七点多就到门诊,卷起衣袖,擦玻璃、拖地,协助环境清洁,接下來执勤至十点。在公司担任主管的他谦虚地说:“很多人会认为义工是在帮忙别人,我却认为是义工工作帮了我,因在這裡有一般公司见不到的状况,让我可以换位思考,收穫相当大!”

身為肝癌病人家屬,他深深体悟且能同理病人所需,“有些人並不是要你拿號碼牌完成看診程序而已,而是有些感受他想講出來,這時我會傾聽,跟他聊一聊,經由這些關懷,可以看到一個人從進來到出去,對這個環境的自在安心。”他認為視病猶親不是形式上的程序,而是實質地安穩病人或家屬的身心。以家屬的同理心服務病友。

楊先生的母系家族皆有B肝,是典型的肝病家族。外公因肝硬化而逝,母親70歲時因肝硬化造成食道靜脈曲張吐血,一年多後離世。他的哥哥及弟弟,也因B肝進展至肝硬化、肝癌,兩位都在60多歲辭世。肝癌夢魘籠罩著這個家族。

楊先生雖為B肝帶原者,早年未定期追蹤,2005年因肝功能及甲型胎兒蛋白異常,至臺大許金川教授門診就醫,當時影像檢查未發現異樣,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開始服用B肝抗病毒藥物,6個月後,發生了變化。

在一次例行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肝實質病變,經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檢查確認有3公分的肝癌。家族肝病的陰影,雖多少有心理準備,但面臨醫師宣判時,他與許多病友一樣害怕喟嘆:「怎麼會是我?」經許教授轉診外科李伯皇教授手術切除,經歷這一番病變,他力行禁酒並調整生活飲食。

楊先生度過換肝手術難關

4年多後,又經歷兩次的肝癌復發,期間曾因食道靜脈瘤出血引發肝昏迷入院治療。憶起這段痛苦的折磨,也想起母親辭世前同樣的苦境,楊先生先是哽咽,隱忍幾秒後不禁潸然淚下,「每天吐血,水也喝不了,太痛苦了!」他幾度想放棄,經許金川教授及謝宛娟護理師一再鼓勵,他把握住唯一的生機,進行肝移植手術。

總算度過換肝手術大關,活了下來,但因服用抗排斥藥,抵抗力較差,術後8個月時,有天突然吸氣困難,經過重重檢查發現是肺部隱球菌感染,所幸在好心肝及臺大醫院醫療團隊悉心治療下,度過了換肝後的第二個難關。

接連的肝苦歷程,對病友之苦感同身受,楊先生十多年來以回饋心念,與扶輪社社友們一同推廣肝病防治,他謙虛地說,受到許多貴人相助才能有今天,盡己之力,再結合眾人之力,早日實現消滅肝病的使命,才能解決眾多病人之苦,這也是他換肝重生的願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