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登顶背后:成都可可豆动画与导演饺子的五年磨一剑
《哪吒2》登顶背后:成都可可豆动画与导演饺子的五年磨一剑
2025年2月6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累计票房57.8亿元的成绩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国产动画电影的新高度,也彰显了导演饺子及其团队五年潜心创作的卓越成果。
从工作室到行业领军:成都可可豆动画的崛起之路
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31日,其前身是国内知名的原创动画团队“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公司专注于高品质原创三维动画电影创作,2015年成为彩条屋影业旗下的公司。作为一家四川本土的动漫团队,可可豆动画一直致力于用动漫形式传递和推广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其代表作品包括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漫画《敖丙传》等。
从医学生到动画导演:饺子的动画梦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学专业。大三时偶然接触到三维动画软件MAYA,从此燃起了对动画的热爱。尽管这一选择在当时看来“疯狂”——放弃稳定的医生职业,转投国产动画几乎“全军覆没”的领域,但饺子坦言:“人能否改变命运我不确定,但我不想认命。”
毕业后,饺子未按常规路径当医生,而是选择在家自学动画三年。这期间,他靠母亲每月提供的1000元生活费,全身心投入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的创作。这部耗时三年完成的作品斩获30多个国内外奖项,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起点。
4000人团队的匠心之作:《哪吒2》的诞生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庞大的制作团队。据统计,约4000多名动画人才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其中包括国内外100多个团队。主要的制作公司包括成都可可豆动画、北京光线传媒、倍视动画、上海红鲤动画等。
在技术方面,《哪吒2》实现了重大突破。电影包含1900多个特效镜头和1万多个特效元素,展现了中国动画技术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在海浪特效、角色动画等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例如,电影中最难的一个场面是要能呈现出两军对战、像海浪一样互相翻涌的效果,这是之前《哪吒1》中没有出现过的,更是《哪吒2》独有的特效类型。尤其我们呈现的是一个“聪明”的海浪,既要表现出浪花的动态,也要表现出海浪有主观能动性,比如冲撞之后能再回来,再继续冲撞。除了达到对规模宏大的要求,更要达到对粒子特效的节奏感、韵律美的要求。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不断突破自己,包括在现实生活中观察而受到的启发,比如在夕阳朝阳的光线、云彩变化的观察中得到灵感。
四川力量:政策支持与人才培养
《哪吒2》的成功也离不开四川本土的支持。近年来,四川出台了“3个亿”的重大文艺精品扶持政策,四川省广电局重点打造“拍在四川”一站式影视服务体系,这些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资金量大、覆盖面广,成为影视精品创作原动力。《哪吒2》在创作阶段就得到了重大文艺扶持,并在电影片尾鸣谢了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政策。
同时,四川还充分发挥国家级基地(园区)的集聚力。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和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成立以来,聚集了动画制作、后期特效等全产业链企业,企业间协同效应明显,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基地依托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还鼓励师生深度参与行业实践。《哪吒2》在制作过程中,四川传媒学院就组织数十名师生全程参与动画制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
传承与创新:中国动画的新篇章
《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电影将经典神话故事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打造出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哪吒形象。同时,电影在艺术风格上也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动画技术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瑰丽的神话世界。
正如导演饺子所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动画电影创作的一座巨大宝藏,很多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都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作为青年电影人,我们更应该创作更多好作品,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文化。”
《哪吒2》的成功为中国动画产业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动力。它证明了中国动画不仅能在技术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更能在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上实现突破。这部电影不仅是成都可可豆动画和导演饺子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动画产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动画正在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