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治疗失眠: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治疗失眠: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解析

引用
9
来源
1.
http://www.jxdyyy.com/studio-detail-sid-1.html
2.
http://www.tzszyy.cn/home/dept/53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414
4.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39061.html
5.
http://www.news.cn/health/20240319/cc7ec5a7040c4927b3df5edba1e981bc/c.html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4453
7.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14309.html
8.
https://www.edh.tw/article/12034
9.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39015.html

01

失眠的危害与中医治疗的优势

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长期失眠会削弱免疫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侵袭;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并影响情绪稳定性和压力管理能力;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此外,失眠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思维判断能力下降。

面对失眠这一困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中医的帮助。中医治疗失眠具有副作用少、依赖性小以及治疗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也已得到广泛认可。

02

中医对失眠的理论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属于“不寐”的范畴,古代文献中亦有“卧不安”、“不得眠”、“夜不瞑”等表述。目前普遍认为“不寐”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营卫不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从而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症。其病因可能与情志、饮食、劳逸、久病等多种因素相关。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情志所生: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情志因素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长期的情志不畅会影响肝脾功能,进而影响睡眠。

  2. 阴阳失调: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失眠多由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所致。如《灵枢·根结》所言:“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

  3. 营卫不和:营卫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生理概念,营气主内守,卫气主外卫。营卫不和会导致睡眠障碍。

  4. 痰火扰心:饮食不节、思虑过度等会导致痰湿内生,痰火扰动心神,使人难以入睡。

  5. 瘀血阻络:长期失眠患者往往伴有血瘀症状,瘀血阻滞心脉,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失眠。

03

中医治疗失眠的具体方法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汤药、食疗等,下面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来改善睡眠质量。常用的穴位包括:

  •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
  • 神门穴:位于手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是治疗失眠的要穴。
  •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对调理肝脾肾三脏有重要作用。
  • 安眠穴:位于颈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专门用于治疗睡眠障碍。
  • 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对调理心脏功能有良好效果。

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已得到现代医学研究的证实。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以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缩短患者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汤药治疗

中医治疗失眠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

  • 酸枣仁汤:由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组成,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失眠。
  • 归脾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适用于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
  • 黄连阿胶汤:由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组成,具有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

食疗调理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也可以改善失眠症状。酸枣仁是中医治疗失眠的常用食材,被誉为“东方睡果”。酸枣仁可帮助人体气血的“回流”,并利用酸敛的力量,使得翻涌的气血收敛在肝中,从而加速入眠。不过,与其他助眠类药物不同。酸枣仁是不能在临睡前服用的,否则会越吃越清醒。这是因为,普通的助眠类药物会抑制大脑皮层活动,酸枣仁则对大脑皮层有抑制和兴奋两种作用,就是可以双向调节。当大脑皮层处于疲劳的时候,吃酸枣仁有提神的作用;当大脑皮层比较兴奋的时候,即睡前思绪翻涌难以入眠之时,吃酸枣仁才会产生抑制的作用,帮助人体入眠。酸枣仁如果睡前吃,可能先发挥了兴奋的作用,然后慢慢放松下来之后才开始发挥抑制的作用。所以,建议晚饭后服用酸枣仁,也就是睡前3~5个小时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酸枣仁食疗方:

  1. 枣仁莲子饮:炒酸枣仁15g,莲子12g,大枣6枚,冰糖适量。将炒酸枣仁、莲子、大枣分别洗净,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约3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本药饮具有健脾补肝、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肝血不足、食欲欠佳、心烦不寐的人群食用。

  2. 酸枣仁猪肝汤:炒酸枣仁12g,鲜猪肝150g,大枣6枚,生姜3片,大葱1根,盐适量。冲洗猪肝,置于盆内浸泡1~2小时,洗净切片;酸枣仁、大枣、大葱分别洗净,大葱切段;将酸枣仁、大枣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滤渣取汁;猪肝片放入盆内,加姜片、葱段、适量盐略腌片刻,锅中倒入酸枣仁汁,煮沸后加入猪肝片,煮一二沸即可。本补汤具有补血安神、养肝明目的功效,适合面色不华、眼睛干涩、夜寐不安的人群食用。

  3. 枣仁助眠鸡蛋糕:炒酸枣仁15g,鸡蛋450g,白糖240g,面粉240g,植物油适量。炒酸枣仁洗净晾干,磨粉备用;鸡蛋打碎,搅拌,加入白糖,顺时针方向拌至蛋液发泡,倒入酸枣仁末和面粉,即成蛋糕生坯;在蛋糕的模具盒中抹上适量植物油,倒入鸡蛋生坯,将泡沫刮去,放入烤箱,180℃温度烤15分钟左右即可。本药点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适合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的人群食用。

  4. 枣仁桂圆莲子饭:酸枣仁15g,桂圆肉30g,莲子30g,糯米150g,植物油3g。酸枣仁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熬煮出药汁;将桂圆肉、莲子洗净后放入锅内,蒸熟后备用;糯米洗净,加入酸枣仁汁,上蒸锅蒸熟后,加适量植物油,搅拌均匀;取一只空碗,底部倒入莲子和桂圆肉,上面盖上糯米饭,放进蒸锅蒸10分钟后即可。本药点有养血助眠的功效,适合阴血不足、心神不宁、入睡困难者食用。

  5. 枣仁助眠粥:炒酸枣仁9g,柏子仁15g,里脊肉150g,大米150g,干香菇10g,食盐、酱油、淀粉、香油各适量。炒酸枣仁、柏子仁捣碎,米淘洗干净;香菇泡发、切丝;里脊肉切丝,与香菇一起加入香油、食盐、酱油、淀粉,拌匀;锅中加水,放入大米煮沸,加入香菇、肉丝,共熬成粥,加入酸枣仁、柏子仁搅拌均匀,加盐调味即可。本药粥具有滋阴助眠、生津润肠的功效,适合津亏肠燥伴有失眠多梦、津伤口渴的人群食用,对阴虚便秘的老年人尤为适合。

  6. 枣仁养心粥:炒酸枣仁9g,干桂圆15g,干莲子15g,大米150g,冰糖适量。炒酸枣仁捣碎;桂圆、莲子洗净,浸泡30分钟;大米淘洗干净;捣碎的酸枣仁用纱布包好,煎两次,去渣,药汁合并,加入大米、莲子、桂圆同煮,粥成加冰糖调味。本粥有养心健脾、补血宁神之功,适合心脾血虚所致头昏困倦、虚烦不眠、惊悸多梦、食欲不佳、大便溏泄者食用。

04

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向东教授指出,全球约20-30%的人被失眠所困扰,其中约8-10%的急性失眠逐渐慢性化,约4%需长期使用助眠药物。《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中国成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38.2%。上海市中医医院肖姝雲教授指出,睡眠障碍呈现年轻化、慢病化趋势,与抑郁、焦虑、认知功能减退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

在治疗效果方面,北京回龙观医院闫少校教授指出,中医治疗失眠具有独特优势。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吴以岭教授提出“通络、养精、动形、静神”的治疗理念,为失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复旦大学黄志力教授强调,中医药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整体观、辨证施治和因症施治的原则,体现了个性化的治疗特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指出,抑郁症在国内呈现出高患病率与低治疗率的双重特点。一线抗抑郁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总体有效率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中医药在消除残留症状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同时,中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也展现出快速起效的潜力。

05

结语

中医治疗失眠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多样化的治疗方法,为失眠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无论是针灸、汤药还是食疗,中医都强调个体化治疗和整体调理,这与现代医学提倡的个性化治疗理念相契合。在面对失眠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为患者带来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