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画双绝,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又是如何展现“空”与“有”
王维诗画双绝,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又是如何展现“空”与“有”
王维,这位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本文将深入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揭示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精神世界。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出身于官宦家庭,一生为官,但官途颇为坎坷。他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大乐臣,后因直言进谏和不知变通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幸运的是,他与张九龄交好且才华出众,因此得以回到长安担任右拾遗,后又升迁至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重要职务。
随着张九龄被贬,王维前往凉州任职,两年后重返长安,开始了漫长的文官生涯。此时的王维开始对官场表现出逃避的态度,转而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每日焚香信奉。安史之乱期间,他被迫担任伪职,战乱平定后多次被贬,但最终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的官途虽然坎坷,但他深受禅宗影响,即使多次被贬,也未像其他诗人那样表现出明显的郁郁不得志。相反,他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晚年更是过上了“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生活。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
王维精通佛学,其为官时或被贬后均受禅宗影响,从禅学中寻求慰藉。晚年时,禅学对王维的影响更加深刻,他形成了“无可无不可”的人生态度,并有“一心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想法。佛教主张“空”,是对俗世的一种“漠然”态度,这种境界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与王维动荡的人生经历存在较大的契合。
王维虽然一生都在为官,但他对为官却有着逃避心理,主要表现在对政治的敷衍与不闻不问。这一表现的存在与王维不愿与黑暗同流合污但又不敢彻底决裂相关联。在这纠结的人生中,王维需要得到慰藉,因此信奉“无欲无为”“得过且过”的思想。
面对后期的贬谪,王维寻求安逸,常借助山光水色自娱解愁,因此其山水田园诗中有着充沛的情感。此类诗境界高远,气象开阔。正如苏轼所评价的“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极大程度上肯定了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造化。
《鸟鸣涧》《鹿柴》《山居秋暝》等均是王维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其中都切实凸显出“空”这种境界,也让人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发现了他的忧郁情感。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表现诸多,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大多都蕴含着淡远宁静的心境,同时深藏着王维孤寂与惆怅的淡淡忧伤。可见,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是其回避现实生活的表现,是他想要忘却俗世烦恼的期盼,可尘世的一切无法被彻底遗忘,因此在迫切想要忘却的同时还会怀着懊恼和悲伤回顾过去,感怀尘世。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还暗喻人生的归宿,且与回归自然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王维最终回归自然的平静。王维大量采用“飞鸟”来创作还表现了其由官场回归自然的理想,但在此期盼下又蕴藏着“夕阳”的忧郁。可见,感怀伤秋、忧郁寡欢是诗人无法摆脱的人生痛苦,其虽然在山水田园诗中表达了对回归自然的理想和寻求安逸的期盼,但无法真正忘却尘世烦恼。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有”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有”是王维真实情感的流露,是蕴藏在“空”境界下想要看破一切、任遇随缘但又受尘世困扰的体现。因此,在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时,应去探究其山水田园诗中的“有”。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有”表现为“有颜色”与“有声音”,即“擒表五色,贵在时见”与“声律之被,独王右丞”,这种“有”与王维的作画与作乐有着直接联系。《文心雕龙·物色》中认为诗词创作应小中见大与以少见多,即应精炼语言,用最简单的文字内容来充分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事物风貌表露出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与这一要求不谋而合。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中会巧妙选材,并在选择意象时将人的内在精神融入其中,以此让诗词更具灵魂与生命力,进而既可通过诗词来欣赏山水田园之美,又能够从中感悟不同的情感。诗人大多“孤独”,但又不“孤独”,王维也是如此,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可以发现,甚至在贬谪后孤身一人去游览山水,但其诗词中也有着“王维虽然尘世烦恼较多且见证了朝堂的尔虞我诈,进而常孤身一人在自己的思想中畅游,明月来相照”以及“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的晴朗,可见王维并不孤独,其有山水作陪,能够从自然中感悟力量,寻求到慰藉。
因此,通过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能够让读者体验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中,“空”与“有”共存,其中的“空”并非空洞无物,而是王维在虚静的心态下,以诗人的视角观察山水田园,所获得的那一份平静和空灵的心理体验。这种“空”并非真空,而是蕴含着深意,正如有言:“诗中有言”,这里的“有”更是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如镜子般反映出王维的真实情感。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还体现在随缘任远与闲适自在。禅宗对王维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禅宗体现着“无为”,即“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需而灵,空而妙”,换句话说就是人生在世对待任何事物以及任何人都应顺其自然,不应过多地干涉,而这种“无为”恰恰与王维的人生理想相契合。
王维无论是在早年还是晚年均在寻求安逸,且对待朝堂政治始终保持着不过多干涉的态度,尤其是在晚年,王维自称“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即除了自身乃至自身经历的尘世均随时间被淡忘,不对其进行理会,只注重当下安逸。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对此有着集中体现,如“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均蕴含着随缘任远与闲适自在的禅意与无为思想,可见王维追求顺应自然、超脱自在的精神境界,且这一追求始终是其期盼,为此大部分受尘世困扰的人通过欣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获得一定的感悟,这也切实体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空”境界下的“有”情感。
此外,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诗境与禅境的完美结合。从诗词本身而言,诗境尤为重要,通过诗境能够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跨越时空界限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所见所想,乃至还可从获取不同的感悟,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拥有诗境的同时,也具有禅境,诗境与禅境的完美结合让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加能够触人心怀。
参考文献:
[1] 唐霈霈.从空性论看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与禅境——以《山居秋暝》和《鹿柴》为例[J].牡丹,2021(24).
[2] 段继红.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J].名作欣赏,2021(35).
[3] 雒海宁.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境界[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