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中国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阆中古城:中国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消息让四川阆中古城的居民们倍感自豪,因为这里正是中国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阆中古城与春节的渊源,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一位名叫落下闳的天文学家,正是在这里创制了《太初历》。这部历法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更重要的是,它首次将农历正月初一确定为新年的开始,从而奠定了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基础。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人们尊称他为“春节老人”。而阆中,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美誉。如今,在阆中古城的街头巷尾,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机场灯箱广告、古城门票上都印刻着“春节发源地”的主题画面;在高铁站附近的游客中心,矗立着落下闳的塑像,旁边是栩栩如生的“年夜饭”“腊八粥”等铜像,生动展现了春节的传统习俗。
非遗版春节的盛宴
2025年的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为了庆祝这一特殊时刻,阆中古城精心策划了“迎春来、踏春去、抱春归”三大系列主题的13项特色活动,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最地道的中国年味。
从腊月初八开始,古城内就热闹非凡。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在古老的街巷中,锣鼓声声,热闹非凡。在《阆苑传奇》的沉浸式演艺中,游客们仿佛穿越回古代,亲身感受千年古城的春节氛围。春节期间,古城内还举办了迎春灯会、春节庙会、杂技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目不暇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春节特别推出了多场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川北木偶、舞狮、春倌说春等传统艺术轮番上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春节文化主题公园,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门神画,这是阆中独特的非遗项目,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贴门神,阆中的门神是画上去的,具有很强的写实特点,造型类似个性化的戏剧人物形象,工艺考究,形神兼备。
独特的民俗与美食
在阆中古城,春节的民俗活动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初二。除了常见的贴春联、挂灯笼,这里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比如“游百病”,正月十六那天,阆中人会走出家门,前往锦屏山、滕王阁等地登高踏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驱除疫病。
当然,来到阆中古城,怎能错过当地的特色美食呢?张飞牛肉、阆苑三绝(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保宁醋)、川北凉粉、锅盔、油茶馓子……每一道美食都凝聚着古城的历史味道。游客们可以在古城的街巷中边走边吃,感受最地道的中国年味。
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民俗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最纯正的中国年味。在这个特别的春节,不妨来阆中古城,体验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中国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