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界医师推荐:中医调理胸骨后疼痛
李聪界医师推荐:中医调理胸骨后疼痛
一位长期受胸骨后疼痛困扰的职业女性,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选择寻求中医帮助。仁爱长庚合作联盟医院中医科李聪界医师通过中医调理,成功缓解了她的症状,这个案例不仅展示了中医治疗胸骨后疼痛的独特优势,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从西医到中医:一个成功的转变
张妈妈是一位职业女性,工作压力大,加上需要照顾家庭,经常三餐不定时。最近几个月,她开始出现胸骨下心窝处的灼热感和紧缩感,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出现了吞咽困难的情况。经西医检查确诊为胃食道逆流,但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朋友的推荐下,张妈妈来到仁爱长庚合作联盟医院中医科,找到了李聪界医师。李医师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采用疏肝、和胃及降逆的药物治疗方案,成功改善了张妈妈的整体症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中医视角下的胸骨后疼痛
在中医理论中,胸骨后疼痛往往与胃食道逆流密切相关。这种病症属于中医"噎嗝"、"胸痛"和"吐酸"等范畴,主要与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弱有关。中医认为,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胃酸消化食物,而食道与胃连接的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全,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造成黏膜损伤。
李聪界医师指出,从中医角度来看,肝的作用类似于自律神经功能,与肠胃蠕动功能相关。情绪不佳、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久病损伤脾胃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胃食道逆流的发生。因此,中医治疗的重点不在于单纯抑制胃酸,而是通过调脾胃与疏泄肝气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李聪界医师的治疗方案
针对张妈妈的具体情况,李聪界医师采用了以下治疗方案:
- 疏肝解郁:使用柴胡、郁金等药物,以缓解情绪压力导致的肝气郁结。
- 和胃降逆:选用枳壳、枇杷叶等药物,以改善胃气上逆的症状。
- 清热降火:鉴于患者有明显的烧心症状,酌加黄连、吴茱萸等清热药物。
- 调理脾胃:使用砂仁、木香等药物,帮助恢复脾胃的消化功能。
此外,李医师还建议张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 将床头抬高10-20公分,减少夜间食物逆流
- 睡前不再进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烧烤、辛辣、咖啡等
- 控制体重,避免穿紧身衣物
- 避免过度用力和弯腰等动作
中西医治疗的差异
与西医主要依赖抑酸药物和促动力剂不同,中医治疗胃食道逆流更注重整体调理和病因治疗。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采用疏肝、和胃、降逆等方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自主神经调节能力。
当然,中医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配合医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理。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和作息习惯的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语
张妈妈的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医治疗胸骨后疼痛的独特优势。通过疏肝、和胃及降逆的治疗方案,不仅有效缓解了症状,更改善了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对于患有类似症状的患者来说,如果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不妨考虑寻求中医的帮助,或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