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腾霄:三次重大疫情的见证者
梁腾霄:三次重大疫情的见证者
2020年1月2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梁腾霄医生带领团队,带着全院仅有的100多个医用N95口罩,直奔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是他继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第三次站在重大医疗事件的最前线。
梁腾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一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医者。他的成长之路,见证了中国现代中医急诊事业的发展历程。
师承名门,奠定中医基础
梁腾霄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便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1993年,他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始了系统的中医学习生涯。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中医内科泰斗董建华院士。董建华院士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梁腾霄日后的医学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阶段,梁腾霄师从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姜良铎教授。姜良铎教授不仅是他的学术导师,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在姜教授的指导下,梁腾霄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急诊科里的中西医结合之路
2000年,梁腾霄毕业后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选择了急诊科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急诊科是医院里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这里,梁腾霄深刻认识到,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梁腾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风格。他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脾胃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同时,他也充分认识到现代医学的重要性,在治疗中积极采用西医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
三次重大事件,见证医者担当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作为医院里的年轻骨干,梁腾霄主动请缨,加入了抗击非典的医疗队。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和同事们一起奋战在一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救治了多名患者。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面对未知的病毒,中西医结合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梁腾霄再次挺身而出,随北京市医疗队奔赴灾区。在灾区的每一天,他都奔波在各个临时医疗点之间,为伤员们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他不仅运用中医手法为伤员止痛,还利用西医的诊断技术对伤员进行科学评估,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转运到后方医院。
2020年,当新冠疫情爆发时,梁腾霄已经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主任医师。他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第六层楼的整个病区。在这里,他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轻症患者,他主要采用中药治疗;而对于重症患者,则坚持中西医结合,不排斥使用抗病毒药物。
在武汉的45天里,梁腾霄和他的团队共收治了96名患者,其中大多数都是重症患者。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成就与未来展望
在临床工作之余,梁腾霄还致力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他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理事等多个学术职务。
梁腾霄常说:“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在他看来,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用真诚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尊重。
从一个年轻的医学生,到如今的主任医师,梁腾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医生应有的品质:扎实的学术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及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他的成长之路,不仅是一部个人的奋斗史,更折射出中国现代中医急诊事业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