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季,如何避免“白肺”?
流感高发季,如何避免“白肺”?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成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专家提醒,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流感,有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导致“白肺”。那么,在流感高发季节,我们该如何预防流感并避免严重并发症呢?
什么是“白肺”?
“白肺”是一个形象化的描述,指的是在肺部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中,肺部出现大片白色区域的现象。这通常意味着肺部组织发生了严重的病变,如炎症、水肿、纤维化等,导致肺部透光性下降,影像上呈现白色。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肺部炎症都会被称为“白肺”,只有当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70%至80%时,临床上才会作出这一诊断。
“白肺”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 呼吸系统: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循环系统: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感染性休克
- 其他器官系统:可能导致肺性脑病、肾功能不全等
- 全身并发症:如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流感与“白肺”的关系
流感是导致“白肺”的重要原因之一。流感病毒不仅会导致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还可能引发肺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流感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感染者在症状出现前1-2天即可传播病毒,成人平均排毒时间为5天,而儿童可能更长,可达数周。全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更容易发生暴发疫情。
如何预防流感?
接种疫苗: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接种疫苗尤为重要。
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触摸面部,减少病毒传播机会。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或与病人接触后,要注意手部卫生。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室内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避免长时间停留在人多且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及时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就医,特别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佳。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除了上述措施,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增强免疫力: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 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
-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
特别提醒
对于高危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和一些有特定慢性疾病的人(如心脏病、肺病、糖尿病、肾病、艾滋病等),一旦确诊为流感,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人群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流感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流感,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