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阁:抗战时期的铁血英雄
王凤阁:抗战时期的铁血英雄
1937年3月,东北的寒风依然凛冽。在吉林省通化县老虎山的1310、1403高地,一场惨烈的战斗正在进行。日军古岳、古见等部二千余人将王凤阁的部队重重包围,飞机在头顶盘旋,毒气弹在山间弥漫。面对敌人的劝降,王凤阁怒斥道:“我王凤阁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他亲手拆掉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誓死不降。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但王凤阁和他的战士们却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军人。从1932年组织辽东民众抗日自卫军开始,这位出身教师家庭的东北汉子,就从未想过要活着离开这片被日军占领的土地。
王凤阁,字阿停,1895年出生于吉林通化。自幼读私塾,文武双全。1916年,他考入通化县立中学,常以“精忠报国”的思想自励。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王凤阁义愤填膺,于1932年4月组织爱国志士成立辽东民众抗日自卫军。这支队伍在通化、柳河等地与日伪军进行了数百次战斗,历经克柳河、过道河子阻击战、果松川雨夜歼日军、夜袭七道铁矿、十三道沟大捷等大小战斗,神出鬼没,战绩辉煌。
1932年秋,日军大举进攻东边道地区,重创辽宁民众自卫军唐聚五部。许多义勇军高级将领被迫潜往关内。此时王凤阁却提出“手不离枪,人不离乡,抗日到底”的口号,率部就地抗日,在通化大罗圈沟、挠头沟、果松川和老岭一带活动。1935年,王凤阁收到自己岳母的劝降信,他当众宣布:“日军就是将我老母和妻子捕去,也决不能动摇我抗日的决心。我的任何亲友同情我抗日者亲之,给日本当汉奸者杀之。”
从1933年夏到1936年秋,王凤阁在艰苦的条件下,凭借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机动战术,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消灭日伪军五百余人。日伪军视王凤阁为心腹大患,但多次诱降都被其严厉拒绝。王凤阁还与其他抗日武装联合,协同杀敌。他与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密切合作,送子弹粮食,并多次联合对日作战。
1937年3月,王凤阁的一团长叛变,日伪军古岳、古见等部二千余人将王凤阁的部队包围在老虎山1310、1403高地。经过数日苦战,弹尽粮绝后,部队突围到大南岔沟时欲与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日联军会合, 杨靖宇知道消息后迅速赶去支援,但因浑江开冻,无法渡江而被阻。27 日,王凤阁在六道沟因左臂和大腿负伤不幸被俘。他的卫兵十余人、妻子张氏及4 岁幼子同时被捕。
王凤阁一家人被押到通化,投入日伪宪兵队秘密监狱。他们一家人虽然身陷囹圄,但以其一身正气,同敌人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日伪当局先是以诱降为手段,企图迫使王凤阁屈服,放弃反满抗日的决心。失败后,敌人又对王凤阁进行严刑拷打,但王凤阁没有呻吟一声,他痛骂汉奸走狗,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黔驴技穷的敌人软硬招使绝后,决定对王凤阁一家下毒手。
1937年4月1日,王凤阁和妻子、孩子一家三人在通化玉皇山下的柳条沟被日军杀害。临刑时几个鬼子兵一拥而上,要架王凤阁下刑车,王凤阁把他们甩开,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地走向刑场。他对送行的群众高喊:“父老兄弟姐妹们! 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一个王凤阁倒下去,会有千万个王凤阁站起来,大家努力吧!中国不会亡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寇事先挖了两个坑,让王凤阁跪在西边的坑旁,王凤阁坚决不跪,他向日本鬼子说:“我不能跪,我活着没向日本人下跪,死了也要站着做鬼。“日寇无奈,只好强行将他按坐在地上,用战刀将王凤阁砍杀,将军时年42 岁。日寇随后把烈士的头颅装入一木匣内准备拿到各县示众。接着日寇又从第二辆车上把张氏和孩子押了下来,张氏十分镇定地抱起孩子走向土坑。鬼子指着第二个坑让她下去,她看见另一个坑上有血迹,便和孩子毅然地跳入丈夫殉难的坑里, 惨无人性的敌人向她和孩子连开数枪……周围远观的百姓无不眼含热泪,痛心不止。
王凤阁将军为抗日救国,贡献出了全家生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白山黑水间永远流传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