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走路姿势真的健康吗?
你的走路姿势真的健康吗?
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数据显示,每3个6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就有1人每年至少会跌倒一次。而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不仅能降低跌倒风险,还能改善身体形态,减少受伤几率。你是否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走路方式保护自己?
什么是正确的走路姿势?
以右腿为例,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右脚后跟触地开始(支撑相前期),此时主要是大腿后方肌肉(腘绳肌)、臀部(臀大肌)和小腿的前方肌肉(胫前肌)发力。
重心由右脚后跟向前脚掌转移(支撑相中期),此时主要是臀部(臀中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头肌)和小腿后方肌肉(腓肠肌)发力。
当全脚掌触地,对侧腿抬起时(支撑相中期),此时主要是小腿后方肌肉(腓肠肌、比目鱼肌)发力。
脚后跟抬起,足趾向后蹬并且脚尖即将离地时(支撑相后期),此时主要是小腿后方肌肉(腓肠肌、比目鱼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小肚子里面)发力。
右脚完全抬起(摆动相前期),此时主要是小腿前方肌肉(胫前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发力。
右脚抬起后向前迈(摆动相中期),此时主要是小腿前方肌肉(胫前肌)发力,控制脚尖不下垂。
右脚后跟再次触地之前(摆动相后期)有一个减速的过程,此时大腿后侧肌肉(腘绳肌)、臀部肌肉(臀大肌)、小腿前方肌肉(胫前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头肌)发力。
常见的错误走路姿势及其危害
踮脚走路(前脚掌走路):容易造成脚踝以及脚趾关节的慢性损伤,增加膝关节的压力,导致膝关节骨与软组织损伤。此外,这种姿势还会使小腿肌肉过度发力,容易导致小腿变粗。
拖着走:脚掌全部着地“拖沓”着,没有从脚后跟到前脚掌的过渡过程,给人邋遢的感觉。这种姿势不能发挥足部的缓冲作用,长时间会造成膝关节、踝关节以及周围韧带和肌肉的慢性损伤。
内、外八字:如果刻意使用内、外八字走路,会改变正确的肌肉发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膝关节内、外翻(罗圈腿、X型腿),不但不美观,还增加了关节炎的患病率。
上身姿势不正确:走路时含胸驼背,左倒右歪,双手插兜等不良习惯,都会影响正常的步态周期,从而影响下肢的关节及肌肉健康。
如何判断自己的走路姿势是否正确?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检查鞋底的磨损情况:
正常情况下,鞋跟后外侧以及脚掌五个脚趾所对应的区域会出现磨损。
如果前脚掌磨损严重,可能存在踮脚走路的情况。
如果鞋底外侧磨损严重,可能是由于外八字走路造成,也可能是因为高弓足这个疾病所导致。
如果鞋底内侧或者中间磨损过多,可能是因为足弓消失造成的,比如扁平足。
如何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
下蹲矫正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掌稍微往内侧扣,反复进行下蹲和起立的动作。注意下蹲的时候不需要完全蹲下去,当臀部略低于膝盖的位置,就可以起身了。每组进行20次动作,每天做2至4组,每组间隔半分钟的休息时间。
橡皮带辅助运动:准备一根弹性比较好的橡皮带,先坐在椅子上,并拢膝盖,均匀地往整个小腿部位缠绕上橡皮带,注意不要绑得过紧,捆绑好后站起来,保持躯干挺正,抬头挺胸收腹,站立5分钟,也可以两手扶着椅背做下蹲的动作,保持5分钟。
夹紧膝盖:双腿微微弯曲,稍微用力把双腿膝盖向内侧夹紧,每次保持2分钟,一天进行3次。
调整走路姿势:O型腿的人走路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外八字脚,也就是足跟向内,足尖向外,而这样的姿势来走路,腿部会习惯性向外侧发力,而膝关节在向外的力作用下,就会难以并拢,出现O型腿。所以要矫正O型腿就要改变平时走路的姿势,走路的时候尽量保持上半身躯干挺直,抬头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双腿的内侧,脚尖微微向外,腿部向正前方迈出。
正确走路姿势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错误的走路姿势不仅会影响外观,还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身体前倾像钓鱼竿:有些人走路时,头部和上半身会往前、往下弯,当头一直往下掉,脊椎背后的肌肉会呈弯曲状态,就像被拉得很紧绷的钓鱼竿。这会导致下背痛。
过度使用前侧肌肉:经常久坐的人,即使从椅子上起身,髂腰肌往往仍处于缩短状态,这会抑制臀部用力。由于后侧无力,走路时只好用大腿前侧带动身体。结果,小腿一直往前踢,腿向上抬的高度也不够,鞋子常常拖在地上。这样的走路方式,膝盖使用频率会比髋关节、骨盆多,膝盖的耗损跟着变高,容易导致膝关节退化、积水等问题。
走路左右摇晃:走路左右摇晃,和臀中肌失能有关。臀中肌在臀部侧面,臀中肌衰弱,骨盆易歪斜。从背后看,会明显看到这一个人走路时左摇右晃。腰本来在中间,被左右拉,容易导致下背受损,椎间盘有一些状况。
因此,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不仅能改善身体形态,还能减少受伤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从今天开始,关注并纠正自己的走路姿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