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扭伤 给“足”关“踝”
足踝扭伤 给“足”关“踝”
突然间,脚崴了。这事,估计很多人都经历过。运动中,走路时,上下楼梯时脚崴,在门诊及急诊中非常常见。专业的称法叫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扭伤后怎么办
踝关节扭伤后,人们的常见做法包括如下几种:
- 不当回事,休息几天就又开始运动了。
- 赶紧用热毛巾敷一敷,再来点红花油涂涂。
- 会到医院就诊,拍片检查未发现明显骨折迹象,便松了一口气:踝关节没有骨折,只是踝关节肿痛而已,没有真的伤筋动骨,不要紧的。
这些做法真的靠谱吗?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踝关节扭伤的具体情况吧。
有一位女性,1个半月前不小心扭伤了左脚踝,扭伤时感到“啪”的一声后足踝部疼痛难耐,逐渐肿胀、淤血,病急乱投医的她找到了当地“有名的”一位“郎中”,又是推拿、又是针刺放血、敷中草药等,本以为能快速恢复,不料 1个多月后依然在疼痛中煎熬,不得已,只能来医院就诊。医生判断踝关节严重扭伤,即便没有骨折,也肯定有韧带损伤。这位女性听了,大呼倒霉:“怎么扭一下我就韧带损伤了,怎么韧带损伤会这么严重,一个多月都好不了?”她有所不知,踝关节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中的 15%-20%,在医院每天的骨科门急诊都能接诊好几位。而在所有踝关节损伤中,外侧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占80%以上。在踝关节扭伤中,大部分患者至少一根韧带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还会有踝关节骨折。
大家可能会问,踝关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东”?可以这样理解:想要维持踝关节稳定,涉及到两大结构,叫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结构。
- 骨性结构:胫骨下端,内踝,外踝与距骨。
- 软组织结构:下胫腓联合韧带,内侧三角韧带及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构成的外侧韧带复合体。
在大部分踝关节扭伤中,距腓前韧带是最早损伤的韧带;更强的外力会导致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同时断裂,引起踝关节明显不稳;极大部分外侧踝关节扭伤合并有距腓前韧带(ATFL)破裂或撕裂。
踝关节扭伤后正确处理办法
如果是轻度损伤,我们通常可以按照POLICE原则处理:
- “保护(Protection)”:在踝关节扭伤发生时,可就地使用硬性护具、夹板等对踝关节进行外固定保护,防止损伤加重。到医院就诊排除局部骨折、韧带撕裂等损伤后,建议使用踝关节护具、弹性绷带对于踝关节进行持久保护。
- “适当负重(Optimal Loading)”:踝关节扭伤后,为了防止踝关节周围肌肉因制动出现萎缩、踝关节功能退化,在局部疼痛可耐受、肿胀不加重的情况下,可对踝关节进行适当地功能锻炼,加速踝关节损伤恢复,提升踝关节在运动中的功能稳定性和灵活性,预防后续踝关节扭伤的再次发生。
- “冰敷(Ice)”:在踝关节扭伤发生即刻进行,冷敷时间为单次 20分钟 -30分钟,间隔休息 10分钟 -15分钟。踝关节扭伤后的 48小时 -72小时内均需按以上方法进行冰敷。冰敷的目的是:防止因扭伤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加重,延缓踝关节恢复时间。
- “加压(Compression)”:对于踝关节扭伤较轻(未出现骨折、骨裂,韧带撕裂保守治疗)时,建议使用“弹力绷带或踝关节护具”对踝关节局部进行加压,防止局部肿胀加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踝关节扭伤恢复。
- “抬高(Elevation)”:踝关节扭伤后,因局部存在炎症,血液循环较慢,易出现局部或整个扭伤侧脚的肿胀现象,因此在扭伤早期,尽量将扭伤侧下肢抬高(坐位时足高于小腹或心脏位置),促进肢体原地血液循环。
轻度扭伤通常在三周内是可以复原的,年轻人则康复得更快,往往休息几天就又可以活蹦乱跳了,但在恢复期间如果肿胀很久不消,疼痛不能下地,那损伤一定比较严重,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医。
什么情况要去医院
如果足踝还能活动,周围也没有明显肿胀,属于轻度扭伤,可自行处理。中重度足踝扭伤,按“POLICE”原则初步处理后应选择就医。通常出现以下症状就一定要去看医生了。
- 如果当时足踝肿胀不明显,只有轻微淤伤,隔天开始明显肿胀、疼痛,甚至站立困难,则往往说明存在韧带损伤,属中度损伤。
- 如果扭伤后足踝立即肿胀,无法自由活动,甚至感觉关节明显脱位,那么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韧带损伤,甚至骨折或关节脱位,属于重度损伤。
- 习惯性崴脚。可能每一次崴得都不是很严重,但是频繁崴脚,每年可能会出现五六次,这种情况可能是慢性的踝关节不稳的表现,这个时候也需要尽快去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