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红嘴鸥迁徙之谜:从昆明到西伯利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红嘴鸥迁徙之谜:从昆明到西伯利亚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1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3/014f3b64a0234ff49e34610c944ccd83.s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4/10/12/ARTIfFz2CxQEvMuD7beVxxKC241012.shtml?spm=C94212.P4YnMod9m2uD.ENPMkWvfnaiV.204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01419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69817
5.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41024/46a78370c4434cdb8ca686d0a4576224/c.html
6.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3A03MQ400
7.
https://www.zsnews.cn/news/index/view/cateid/35/id/744753.html
8.
https://dongniao.net/nd/1697/%E7%BA%A2%E5%98%B4%E9%B8%A5/Black-headed+Gull/Black-headed+Gull
9.
https://news.cctv.cn/2024/12/29/ARTICcEFwxFRsJLGX7cjL4CO241229.shtml
10.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89984527329706041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A2%E5%98%B4%E9%B8%A5

近日,“海鸥去哪儿”大型科学探秘行动成功揭开了红嘴鸥的迁徙之谜。研究发现,每年冬季飞往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主要来自蒙古国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贝加尔湖南部地区以及新疆博斯腾湖流域。这些小精灵在昆明度过冬天后,会沿着三条不同的路线返回北方繁殖地。此次科考不仅记录了红嘴鸥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轨迹,还拍摄到了它们在迁徙途中的精彩瞬间。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科学家们终于解开了红嘴鸥迁徙的秘密,为保护这些可爱的鸟类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01

卫星定位揭示迁徙路线

为了弄清楚红嘴鸥的迁徙路线,科研人员给92只红嘴鸥佩戴了迷你版的北斗卫星追踪器。这种追踪器体积很小,佩戴在红嘴鸥的背部,不会影响它们的正常飞行和生活。追踪器上方安装了太阳能板,红嘴鸥白天出来活动时,太阳能板就可以储能供电。追踪器可以实时记录红嘴鸥的位置、飞行速度和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

02

三条迁徙路线

研究发现,红嘴鸥主要有三条迁徙路线:

  • 西线:终点是新疆的博斯腾湖附近
  • 中线:终点大致在蒙古国的西部和贝加尔湖
  • 东线:一直到达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

其中,编号为“B021”的红嘴鸥创造了最远迁徙记录,它飞行了6000多公里,最终到达俄罗斯萨哈共和国。这条路线显示,红嘴鸥在迁徙过程中会在黄河中下游以及呼伦湖附近停留休息,补充能量。

03

迁徙之谜的科学意义

这一发现对红嘴鸥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过去,人们只知道红嘴鸥从贝加尔湖来,但通过卫星追踪,发现其实更多红嘴鸥来自于蒙古国西部。这些数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红嘴鸥的栖息地,研究它们的迁徙规律和生长繁殖情况。

04

红嘴鸥的生态习性

红嘴鸥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类,体长37至43厘米,翼展94至110厘米,体重195至325克。繁殖成鸟头部深巧克力棕色至近黑色,有黑色边缘;眼睛周围有白色新月形纹,颈部白色;身体下部白色,部分个体腹部有粉红色光泽;背部、上覆羽、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灰色,次级飞羽有白色尖端;外侧初级飞羽白色,边缘和尖端黑色;尾巴白色;嘴和腿深红色;眼睛深棕色。亚成鸟背部斑驳的棕色,冬季换羽后变为浅灰色。喙和脚红色,身体大部分羽毛白色,尾羽黑色。

红嘴鸥主要栖息于沿海、河流、湖泊,常集群活动,有时与其他海鸟混群。它们在水面或陆地上停歇,以鱼虾、昆虫为食,也会在城镇中寻找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它们是机会主义喂食者,冬季依赖人类提供的食物源,如在垃圾场、公园和渔港附近觅食。

05

保护红嘴鸥,守护生态平衡

红嘴鸥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迁徙规律和生存状况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持续的监测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可爱生灵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它们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