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二型糖尿病共存:饮食运动控好血糖 延长寿命不是问题
与第二型糖尿病共存:饮食运动控好血糖 延长寿命不是问题
第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管理。虽然它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第二型糖尿病对寿命的影响,以及如何与这种疾病共存。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
根据英国糖尿病协会的报告,估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话,预期寿命可能会减少10年。
造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寿命缩短的因素,包含:
- 一段時間內血糖升高會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糖尿病腎臟病變(Diabetic Kidney Disease,簡稱 DKD)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推薦閱讀:糖友控好血糖很重要!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就靠這10招)
- 高血糖通常伴隨著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情況,這兩者都會促使血液循環不良,進一步損害例如心臟、腎臟、眼睛和神經。在某些情況下,低血糖和糖尿病性酮酸中毒等短期並發症也可能是致命的。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於2015年發表一篇研究,表示透過監控血糖、藥物治療及注意和察覺身體的異樣等方式,可以降低與第二型糖尿病相關的死亡風險。
根據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的資料指出,在2000~2014年糖尿病患者之中,發病年齡愈早,平均餘命愈短,且與一般人口平均餘命的差距就愈大。
以2014年台灣的女性而言:
- 若在20歲時診斷出糖尿病,比一般人口平均餘命少了4.9年。
- 若在40歲時診斷出糖尿病,比一般人口平均餘命少了2.6年。
- 若在65歲時診斷出糖尿病,與一般人口平均餘命只少了0.7年。
而在男性族群中也一樣,如下:
- 若在20歲時診斷出糖尿病,比一般人的平均餘命少了5.6年。
- 若在40歲時診斷出糖尿病,比一般人口平均餘命少了3.2年。
- 若在65歲時診斷出糖尿病,與一般人口平均餘命只少了0.2年。
与第二型糖尿病共存的5个关键
保持规律运动
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建议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每週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2.5小时,或高强度运动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爬山健行、在平坦路骑自行车等等,而高强度运动则包括跑步、游泳、山路骑自行车等。(建议阅读:糖尿病运动入门:瑜伽、走路散步、伸展平衡任你选)
饮食高纤少油
第二型糖尿病饮食需要减少脂肪的摄取,多补充膳食纤维。如用全谷物食品取代精致淀粉,并多吃蔬菜。体重过重者,也要减少热量的摄取,尽量选择高纤的食物,少吃像是洋芋片、饼干或是糕点等零食,这些食物通常含有饱和脂肪。改选择瘦肉,例如去皮的鸡肉,少吃加工肉,多用蒸煮的方式取代炸或煎的方式,减少摄取过多油脂。(推荐阅读:糖尿病饮食禁忌!油盐糖和精致淀粉少碰为妙)
减肥和体重管理
体重超标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在一年内减少原本体重的5~10%。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不仅有助于预防糖尿病,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顺利地控制血糖。(建议阅读:预防第二型糖尿病!掌握控制体重与运动两大原则)
释放压力
压力已被认为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当我们承受压力时,身体会出现对抗外来压力的反应,例如释放压力荷尔蒙、血压和血糖上升并会刺激免疫系统。同时,消化、生长和修复等速度则会减缓,以确保体内的能量能用于对抗或逃避所面临的威胁反应。
因此,持续性的压力会让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建议可以练习正念或是从事一些纾压的活动,透过降低压力,来减少罹患糖尿病并发症的机率,如心脏病、中风、高血压或其他精神状况,如忧郁症和焦虑症等。(推荐阅读:理解糖尿病患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糖尿病友一起走出忧郁)
控管血糖
为了避免糖尿病患到最後产生并发症,需要经常控管血糖,而方法通常如下:
第二型糖尿病空腹的血糖值,最好维持在46mmol/L( 6099mg/dL)的目标范围内,这有助于预防短期和长期并发症。
但是光靠饮食和运动可能还是无法维持血糖健康,因为第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都不改变生活方式,例如减重和增加日常的活动量,随着时间胰脏就会分泌愈来愈少胰岛素,或是使胰岛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的情况恶化。所以,第二型糖尿病如果愈来愈严重,或是到後期,可能就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这则代表身体已经无法自行分泌足夠的胰岛素了。
通常来说,到了这个阶段,除了胰岛素之外患者将也会需要继续服药,如果你需要药物治疗,請务必定期服用药物控制血糖,或依照医嘱注射胰岛素,不可以擅自替换药物或是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有時藥物可能會有副作用,如果遇到任何問題,請馬上就診詢問醫師,醫師通常會幫你開別種藥物治療。
回诊频率
建议第二型糖尿病友大约1~3个月回诊一次,医师会根据血糖值及糖化血色素进行病情研判和药物调整。随着年龄增加,需要吃的食物种类和量也会有所不同,且也需要随时检查是否有并发症出现的迹象。(推荐阅读:糖尿病血糖控制靠饮食!5个控糖撇步远离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最主要的营养素,所以务必记录每餐吃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才能帮助定血糖,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