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机器人手术治疗心脏病新突破
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机器人手术治疗心脏病新突破
2023年12月29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心血管介入机器人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为广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机器人手术:心脏病治疗的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手术正逐渐成为心脏病治疗的重要选择。相比传统手术,机器人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心脏瓣膜疾病治疗领域,机器人辅助手术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美国Capstan Medical公司近期完成1.1亿美元C轮融资,专门用于开发心脏瓣膜手术机器人。该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心脏瓣膜植入物和经导管机器人输送平台,目标是在心脏跳动时通过导管治疗二尖瓣和三尖瓣疾病。预计将于2028年向FDA提交注册申请。
二尖瓣TEER治疗:技术原理与优势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是目前最成熟的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方法。手术通过导管将特制的夹合器送入心脏,精确夹合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从而修复受损的瓣膜。机器人辅助下的TEER治疗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三大显著优势:
- 实现精准和稳定的操作控制,确保关键步骤高效执行
- 大幅缩短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
- 支持远程控制,避免术者长时间暴露于射线,提高安全性
中国创新:引领全球心血管治疗新方向
作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厦心医院在王焱教授的带领下,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突破,更致力于推动中国原创医疗器械的全球认可。王焱教授在第36届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 2024)上向国际同行展示的中国原创机器人辅助系统,获得了多位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
王焱教授表示,手术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介入手术是未来心脏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赋能下,手术机器人将对传统心血管介入治疗带来深刻变革。目前,厦心医院已累计完成5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患者平均年龄76.2岁,术后反流程度显著降低,心功能显著改善。
未来展望:远程手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随着5G等新技术的应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有望实现远程操作,这将极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同时,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系统和智能报警系统的加入,将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焱教授还积极为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建言献策,呼吁建立科学的评价评分制度,完善专家评审机制,优化审评人才队伍建设,为民族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的创新突破,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心血管介入机器人领域的实力,更为全球心脏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机器人手术将在未来的心脏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