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陕北秧歌:榆林市的文化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陕北秧歌:榆林市的文化瑰宝

引用
中国广播网
9
来源
1.
https://www.cnr.cn/sxpd/sqwh/20250205/t20250205_527061912.shtml
2.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4/0821/c1003-40302763.html
3.
https://www.cq.chinanews.com.cn/fgs/2024/0607/16-7018.html
4.
http://www.xianceremony.com/yanchu/wutai/1061.html
5.
https://www.yulinu.edu.cn/info/1010/15303.htm
6.
https://www.ylrb.com/2/2xw/shms/874463.shtml
7.
https://www.panjin.gov.cn/html/1738/2025-02-07/content-143864.html
8.
https://clubajax.autohome.com.cn/bbs/thread/fcdb8fb5a1ee7c9e/107788026-1.html
9.
http://news.cnwest.com/yulin/a/2024/09/26/22800059.html

正月初七,榆林古城内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演员齐聚古城,参加2025“非遗贺新春 古城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在近5公里的巡演路线上,山东省海阳大秧歌、广东省潮汕英歌舞、辽宁省上口子高跷秧歌等14支省外代表队轮番登场,为古城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陕北秧歌,作为中国四大秧歌体系之一,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的延安市和榆林市。它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傩戏,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在改革开放后,陕北秧歌面临商业化、世俗化等多重挑战,但通过政府主导的活态保护、项目单位扎实推进以及多元教育主体形成合力等多种举措,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榆林市作为陕北秧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这种民间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01

历史渊源:四说并存

关于陕北秧歌的起源,学术界有四种主要说法。一是源于农事劳动,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劳作过程中为了减轻劳作之苦而唱歌曲,逐渐形成了秧歌。二是起源于黄河岸边老百姓的抗洪斗争,人们在取得胜利后,用工具当道具唱歌跳舞以表达喜悦之情。三是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延安府志》中有“春闹社,俗名秧歌”的记载。四是秧歌起源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期和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之中,如上古神话的影响、“阳歌”之说以及傩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等。

02

文化价值:民间艺术的瑰宝

陕北秧歌是一种集舞蹈、歌唱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承载着陕北人民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与自己心灵抗争的灵魂外化,是陕北秧歌人抒人生百味于身形的情感表达。作为一种在人民中产生、服务人民并以人民为中心的民间珍贵艺术,陕北秧歌具有独特而多元的艺术价值。

03

榆林:陕北秧歌的传承重镇

榆林市在陕北秧歌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榆林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榆林学院在推动地区文化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校设有陕北民歌学院,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同时,榆林市文旅部门也积极组织各类展演活动,为秧歌文化的传播搭建平台。

04

传承与创新:非遗保护的新篇章

在陕北秧歌的传承与保护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非遗传承人。李锦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陕北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不仅在表演上追求卓越,更在教学和编导方面倾注心血。她将戏曲、武术等艺术元素融入秧歌动作,让陕北秧歌既能体现陕北文化的厚重,又能展示陕北人民热情豪放、乐观向上的情怀和品格。

政府层面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25年春节期间,榆林市举办的“非遗贺新春 古城过大年”活动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9支秧歌艺术团,参演人数超过3000人,规模空前。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陕北秧歌的魅力,更为全国各地的秧歌艺术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05

展望未来:文化传承的新征程

陕北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新时代,如何让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方面,需要像李锦梅这样的非遗传承人继续在艺术创新上深耕细作;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陕北秧歌这颗文化明珠能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