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只此青绿》:舞动经典的新篇章
电影《只此青绿》:舞动经典的新篇章
2024年10月1日,备受期待的电影《只此青绿》在全国上映。这部改编自同名舞蹈诗剧的作品,由原班编导演团队打造,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新的表达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跨媒介改编:从舞台到银幕的创新尝试
电影《只此青绿》讲述了一位现代文物研究员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潜心钻研并跨越近千年时空走入画师希孟内心,目睹其呕心沥血、忘我创作,与无数劳动者携手创作出传世画卷的历程。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影片将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制作工艺一一串联,集中展现了多项中华非遗技艺,充分诠释了《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褪的色彩、无数劳动者的匠心创造,以及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接续守护。
作为一部类型独特、题材新颖的舞剧电影,影片不仅富有深厚的文化蕴涵和重要的美育价值,同时对于进一步丰富国庆档电影市场的内容供给也起到积极作用。
艺术特色:舞台与电影的完美融合
电影版《只此青绿》在保留舞台剧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电影化创新。导演周莉亚和韩真表示,他们更加注重光影艺术的传播方式,通过大量主观视角镜头,在写实和写意之间追求平衡。
在舞台呈现上,电影保留了原作的诗意和意境,如“听雨”段落中希孟在漫天丝雨中飘逸起舞的场景,以及“入画”段落中青绿率领众舞者跟随希孟笔触起伏的震撼画面。同时,电影还加入了更多细节化的表达,通过演员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来传递情感,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角色内心的悸动。
创新与挑战:艺术形式的碰撞与融合
将舞台艺术搬上银幕,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创新之举。电影版《只此青绿》在保持原作艺术特色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取舍和调整。
一方面,电影通过特效和剪辑,为观众呈现了更加丰富细腻的视觉效果。例如,在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时,电影运用了动态的镜头语言,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山川河流的壮阔之美。另一方面,由于电影的叙事特性,部分舞蹈段落不得不进行删减或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舞蹈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对此,导演周莉亚和韩真也在点映现场表示过“电影确实是遗憾的艺术”,无法呈现每一位舞者,也无法保留每一个镜头。
文化传承:以创新致敬传统
电影《只此青绿》不仅是一次艺术形式的创新尝试,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通过电影这一大众艺术形式,更多观众得以欣赏到这台高质量的舞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正如网友所言:“一抹青绿,诉说着华夏五千年的动情故事,这样壮阔的传统文化瑰宝值得被传承,被更多媒介讲述。”电影《只此青绿》以创新的艺术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千里江山图》这幅传世名作在银幕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从舞台到银幕,《只此青绿》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艺术转型。它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创新精神。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千里江山图》的一次注解,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