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陈志教授:心脏急救的"黄金4分钟"守护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陈志教授:心脏急救的"黄金4分钟"守护者

引用
观察者网
9
来源
1.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24684
2.
https://www.bj.chinanews.com.cn/news/2024/1124/97306.html
3.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first-aid/first-aid-cpr/basics/art-20056600
4.
http://www.mvyxws.cn/index.php/doctor/show/1596
5.
https://m.youlai.cn/yyk/docindex/373795/
6.
https://mhos.51daifu.com/hos973/doctor/dt_101163.shtml
7.
https://gd2h.com/site/detail/98b851fa240345c49a80ce7ab2d9fb40.html
8.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first-aid/first-aid-severe-bleeding/basics/art-20056661
9.
https://www.ningguo.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392324.html

在中国,每年约有76万人因心脏疾病猝死,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能否在"黄金4分钟"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往往决定着一条生命的去留。

在这个与死神赛跑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急救先锋",他不仅在临床一线挽救了无数生命,更致力于推动中国社会急救体系的建设,让更多的"第一目击者"具备救人的能力。他就是陈志教授,一位毕生致力于心脏急救事业的医学专家。

01

急救领域的权威专家

陈志教授现任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副主任,同时担任多个国家级急救组织的重要职务。作为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全国培训办公室专业技术组组长,他不仅在临床急救中屡建奇功,更在急救教育培训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2003年非典战役的一线抢救,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医疗保障,再到近年来推动社会急救体系建设,陈志教授始终奋战在急救事业的最前沿。他主编了5部专业急救书籍,发表了21篇学术论文,并为全国各地培训了大批专业急救人员。

02

心脏急救的关键:黄金4分钟

在心脏急救领域,"黄金4分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仅有4-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脑细胞就会开始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现场"第一目击者"的行动至关重要。

陈志教授强调,当发现有人心脏骤停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1. 确认环境安全,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判断意识是否丧失。
  2. 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开始心肺复苏。
  3. 实施胸外按压:将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另一只手叠放其上,保持手臂伸直,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4. 如有条件,尽快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

03

推动社会急救体系建设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陈志教授积极推动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的建设。这一系统在北京、杭州等7个城市试点,通过整合呼叫者、急救志愿者和AED资源,在120系统的远程指导下,打造"社会4分钟急救圈"。

在北京西城区的示范区,项目通过建立社会急救能力建设合作机制,旨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抓住"钻石4分钟"的时间窗口,建立社会自救互救响应系统,提升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水平。

04

让急救成为全民技能

陈志教授指出,当前中国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基层急救体系不够完善、急救人员专业技能参差不齐、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低等。为应对这些挑战,他建议:

  1. 完善基层地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规范化急救中心。
  2. 加强基层急救人员的专业培训,制定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
  3. 提高公众急救意识,推动急救知识进校园、进社区。

目前,北京已在7大重点公共场所配置6750台AED,并对3.5万人次进行了高质量急救培训。陈志教授呼吁,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加入到"建设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行动中,"自救救人,自助助他,心手相连,点亮生命"。

在陈志教授等急救专家的推动下,中国的心脏急救事业正在快速发展。但要真正构建起完善的社会急救体系,还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让我们从学习心肺复苏开始,为身边人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