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筑铭记国耻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筑铭记国耻
在沈阳市大东区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角,一座巨大的残破台历碑体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这座高18米、重达数千吨的碑体,就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残历碑。
残历碑的设计者是著名雕塑家贺中令。据他回忆,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本被撕裂的台历,上面定格着1931年9月18日这个令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碑体表面布满了象征战争创伤的弹孔,这些弹孔在特定角度下会呈现出骷髅的形状,寓意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博物馆主体建筑则采用了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与残历碑形成鲜明对比。建筑整体呈灰色调,象征着那段灰暗的历史。入口处的广场上,一尊名为《国难》的雕塑引人注目:一位母亲怀抱死去的婴儿,表情悲痛欲绝,生动展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
步入博物馆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以“白山黑水”为主题的设计,象征着东北大地。序厅内矗立着一座金字塔形卧碑,上面镌刻着抗日英烈的名字,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近年来,博物馆在保持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2021年,博物馆完成了建馆以来首次大规模改造,不仅优化了展览布局,还引入了数字化展示技术。如今的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多媒体沉浸式展览场景,通过VR技术、互动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参观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作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每年吸引着大量参观者。据统计,仅2024年春节期间,博物馆就接待游客21.13万人次,同比增长26倍。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抗战历史讲座等活动,并组织小志愿者演出《黑土英魂》等沉浸式情景剧,深受观众好评。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不仅是建筑的集合,更是一座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精神丰碑。它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展览内容,提醒着每一位参观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