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战争杰作,人性被扒得赤裸!
罕见战争杰作,人性被扒得赤裸!
以善良为诱饵,比恶更恶。真正的正义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以突破道德底线、违反公序良俗为代价的所谓正义,不要也罢。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影片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二战胜利前夕,德国波罗的海旁的一座孤儿院。一位苏军上尉带领着八位士兵占领了这座孤儿院,奉命监视以及俘虏从海滩登陆的德军溃兵。
所有人都厌倦战争,唯独十三岁的孤儿小彼得除外。他用尽手段煽动双方军队交火,最后却发现,他们真正的敌人,恰恰不是双方单纯的士兵,而是人性中的邪恶与欲望。
影片以小彼得坐船离开孤儿院时的回忆开场,围绕着他对苏军上尉卡尔米科夫和苏军士兵的各种攻击与嘲讽进行。“忠于祖国”的小彼得用尽了各种方式来对苏军士兵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甚至还用从死去的德国士兵身上取来的步枪击中了一名士兵的大腿。
面对小彼得的挑衅,卡尔米科夫并没有表现得冷血无情。小彼得的俄语说的很好,他们俩之间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卡尔米科夫还耐心地询问过小彼得的家庭信息,最后一笑置之,任由小彼得逃向德军营地通告情报,不再追究。
小彼得不仅是这部电影的线索,也是电影主要视角的承载体,双方士兵都知道孩子眼中的战争究竟是什么样,无非就是凯撒的一句话:“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也知道孩子眼中的英雄到底是什么,是为国捐躯的勇敢者,永远活在历史里的英雄。
双方都厌倦战争,都不想继续打下去,德军中校向小彼得承诺会带着数十倍于苏军数量的士兵发动进攻,但他们没有。他们真的是小彼得口中的懦夫吗?不见得。就像卡尔米科夫说的那样:“战争结束了,这个事实谁都知道。”
是啊,不管是苏联人民还是德国人民都已经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是时候像影片中那位不知名的苏军士兵说的那样:“等战争结束后,我想去餐馆,点伏特加和啤酒,还有淡酸黄瓜,最后和我的老婆一起去公园里遛弯。”回家去,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
但现实终究不能令人如愿,在电影一开始,苏军大部队就带走了孤儿院中的一位漂亮女仆,甚至连苏军八人小队中的一位年轻军士也觊觎着孤儿院中的女孩们。虽然他被卡尔米科夫严词训斥加以阻止,但这些邪恶的欲望最终还是在电影的最后爆发为实际的行动。
胜利日到来时,广播电台传来美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声音,宣告所有德军投降。这本应该是与孤儿们关系日渐亲密的苏军士兵狂欢的日子,但再次到来的苏军大部队暴发了兽性,即使卡尔米科夫拒绝交出孤儿院的控制权,他们也要使用暴力的手段夺取。
败坏的军纪、蛮横的上级、官僚化的政客,从这时起,苏联也就开始变味了。此刻,卡尔米科夫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让小彼得告诉昔日的敌人,为了保护妇孺,他愿意和德军并肩作战。
就这样,在坦克炮轰开孤儿院大门时,从前的敌人早已成为了盟友,苏军小队和德军放心地把后背交给了对方,一起对抗披着人皮的野兽。此时,不再有国别的概念,政治的对立,积蓄的力量喷涌而出,人为设定的标签就此脱落。
不管是法西斯还是布尔什维克,不管是纳粹还是苏军,不管是胜利的一方还是失败的一方,不管是敌是友,这些早已不再重要,他们为之战斗的,是人性中最后留存的一丝善良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