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瓦特?这个奇人在三百年前就发明了自行车、蒸汽机火船
明朝的瓦特?这个奇人在三百年前就发明了自行车、蒸汽机火船
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进程,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阶段性的大跨越。关于蒸汽机的历史,我们通常认为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于1679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后来经过瓦特的改良,于1776年制造了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然而,明朝的一部奇书却记载了可能早于西方的蒸汽机应用。
(瓦特改良蒸汽机绘画)
王徵,字良甫,是明朝著名的科学家、机械制造家,出生于西安府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他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曾担任过推官、巡抚、按察司俭事、辽海搜索军务等职。崇祯十七年(1644年),当他得知京师沦陷、崇祯帝自缢后,在家中绝食七日而亡。
王徵一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发现、制造与改良。据《明史·王徵传》记载,他早年在农村生活,对农民的疾苦和艰辛深有体会,因此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潜心研究、改良、发明了多种适合农耕的工具和日常用具,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为官后,他结识了艾儒略、金尼阁、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对西方科技有了深入的了解。
(王徵雕像)
在王徵的著作中,最著名的是《新制诸器图说》。书中记载了多种机械发明,包括自行车、代耕、轮壶、连弩等。其中,自行车的设计参考了自鸣钟的齿轮轮系,依靠悬重驱动。
此外,书中还记载了风力磨、水力磨、水力锯等机械,这些机械通过风力、水力带动轴承和齿轮,用于磨面、锯木头甚至分解石块。
(水力驱动的锯子)
在《额辣济亚牗造诸器图说》中,王徵记录了24种发明,包括天球自旋、地堑自收、日晷自移、月规自转等。其中,“火船自去”这一发明尤为引人注目,描述了船只在水中自动航行,且采用“火”作为动力。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解释,这很可能采用了蒸汽机的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1672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为康熙皇帝制造了一辆“蒸汽机汽车”,这比西方公认的第一台蒸汽机(1679年)还要早。这一史实进一步印证了明清时期中国在科技领域并不落后于西方。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
然而,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和文人大多目光短浅,自诩“天朝上国”,不愿接受外来技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保守思想最终导致中华文明在科技发展上逐渐落后于西方。
王徵的奇书虽然记录了诸多发明,但最终未能传承下去。明朝的灭亡和随后的清朝统治,使得这些科技成就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研究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参考资料:《清史稿》、《明史史料探究》、《新制诸器图说》、《额辣济亚牗造诸器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