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清照与苏轼: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之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清照与苏轼: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之争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8680698_121700665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6A00GEF00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6%B8%85%E7%85%A7/6351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QTEU7C055699UM.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6A00XGO00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1%A8%E9%82%A6%E5%BD%A6?page=170001&bk_fr=toc_back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6A08XW300
8.
https://www.sohu.com/a/832130712_120258076
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47NGCM05564USA.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9%E5%AE%8B
11.
https://www.sushi1036.com/2024/03/29/zhe_ke_neng_shi_su_shi_bei_pi_ping_de_zui_hen_de_yi_ci_li_qing_zhao_dou_wang_chen_mo_ji/
12.
https://www.scribd.com/document/791012953/%E6%9D%8E%E6%B8%85%E7%85%A7%E4%BD%9C%E5%93%81%E8%AF%AD%E8%A8%80%E7%89%B9%E8%89%B2%E4%B8%8E%E5%86%99%E4%BD%9C%E6%89%8B%E6%B3%95%E6%8E%A2%E6%9E%90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苏轼等人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这段话道出了李清照与苏轼之间的一段千年文坛公案。作为北宋时期的两位文学巨匠,他们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师生情谊,而是交织着师承、政治对立和文学观点的分歧。

01

师承与政治的双重纠葛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是苏轼的学生,这层关系本应让两人有着密切的师承关系。然而,北宋时期的党争却让这段师生情谊蒙上了阴影。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家族与苏轼在政治立场上存在对立,这也影响了李清照对苏轼的态度。

02

文学观点的针锋相对

李清照在《词论》中的批评直指苏轼词作的要害。她认为苏轼等人将诗的句法用于词中,忽略了词的音乐性。在李清照看来,词应该严格遵循音律,而苏轼的词往往“不协音律”,这显示了两人在文学观念上的根本差异。

苏轼的“以诗为词”理念,虽然突破了传统词的束缚,但李清照显然不认同这种做法。她强调词的音乐性,认为词应该独立于诗,保持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观点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反映了宋代词坛对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的不同理解。

03

苏轼的回应与影响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苏轼对李清照有明确评价,但通过后人对苏轼诗作的批评,我们可以窥见苏轼的文学立场。清代学者王鸣盛曾严厉批评苏轼的用韵不当,认为其“识既粗极,心又不虚,贻误千古”。但这种批评也从侧面反映了苏轼在文学上的创新精神。

苏轼的“以诗为词”理念,虽然在当时受到李清照等人的批评,但这种创新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时期,这种创作方式已成为主流,宴席上的歌女们也纷纷为苏轼的词谱新曲,改变了传统的唱法。

04

千年之后的反思

李清照与苏轼的这场文学之争,虽然源于个人恩怨和政治对立,但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宋代文学发展的不同路径。李清照强调词的音乐性,苏轼则注重词的文学性,两人的观点各有优劣。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这场争论推动了宋词的发展。李清照的词以其音律和谐、情感细腻著称,而苏轼的词则以其豪放洒脱、意境开阔闻名。两人在文学上的争鸣,最终成就了宋代词坛的繁荣景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