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警惕!冒充金融监管诈骗新花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警惕!冒充金融监管诈骗新花样

引用
9
来源
1.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2242
2.
https://credit.sc.gov.cn/xysc/c100002/202406/7edb03f82f424ee8bf75872ceaec858f.shtml
3.
http://www.sairongsoft.com/index.php?s=/Mobile/Show/index/cid/2/id/15.html
4.
https://news.fznews.com.cn/fzxw/20241021/B78I11Dlj7.shtml
5.
http://gxt.fujian.gov.cn/zwgk/ztjj/wxdgl/djzldxwlxxwffzzxxd/202410/t20241021_6551195.htm
6.
https://www.cagd.gov.cn/v/2024/11/6286.html
7.
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854/52/14372365.html
8.
https://www.sompo-cn.com/cn/News.aspx?TypeId=10094
9.
https://credit.sc.gov.cn/xysc/c100525/list.shtml

6月25日,公安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高达62.1%。其中,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

在众多诈骗类型中,冒充金融监管机构的诈骗手法日益猖獗,成为公众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揭露了一种新型诈骗手法: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保单分红”名义联系保险消费者,取得信任后诱导其办理退保并转投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这种手法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信息安全权,还可能导致消费者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AI技术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活动,使得诈骗手法更加精准和高效。例如,犯罪分子可以通过AI换脸技术冒充知名人士,或利用声音合成技术伪造亲友声音,甚至通过AI程序筛选受害者并制定个性化诈骗方案。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诈骗的成功率,同时也增加了识别和防范的难度。

面对日益复杂的诈骗手段,公众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专家建议,首先要提高警惕,对任何自称金融监管机构的来电或信息保持警觉。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投资和保险意识,不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或“保单分红”等说辞。同时,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伪,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电信网络诈骗是社会公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公众要提高防范意识,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和技术手段的研发,共同织密反诈防护网。只有这样,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守护好公众的“钱袋子”,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