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雷震子:动作捕捉技术揭秘中国电影工业新突破
《封神》雷震子:动作捕捉技术揭秘中国电影工业新突破
“孩子,我们回家。”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雷震子从昆仑回到人间,关键时刻赶到孟津渡口,从殷商士兵手中救下西伯侯姬昌。这一幕不仅感动了无数观众,也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在动作捕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动作捕捉技术的创新应用
雷震子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早在2018年,导演乌尔善就与视效团队前往洛杉矶,与世界顶级动作捕捉表演大师安迪·瑟金斯合作进行测试拍摄。为了确保角色的真实感,雷震子的造型和运动方式经过了精细的研发,包括619张材质贴图、1.5亿个建模多边形、71块面部和身体骨骼模型等。
在表演层面,剧组选择了青年演员韩鹏翼来饰演雷震子。他的戏剧表演背景和肢体控制能力为角色注入了灵魂。在动作捕捉拍摄现场,韩鹏翼需要在脸上贴满标记点,通过全身动捕设备实时演绎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由于雷震子的面部结构与人类不同,技术人员需要将演员的表情调整匹配到角色的面部结构上,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技术升级与突破
在《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动作捕捉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升级。为了实现更精细的表演捕捉,剧组采用了体积捕捉技术,使用150台摄像机全方位记录演员的表演细节。这种技术不仅应用于雷震子,还首次用于呈现“三头六臂”的殷郊法相,通过演员的真实表演驱动数字角色,使其动作和表情更加丰富自然。
国内技术的崛起
广州虚拟动力等国内技术公司的崛起,为中国电影工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其自主研发的vdsuit full动捕设备,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2023海心沙元宇宙音乐会上,通过3D扫描和虚拟人技术,成功打造了广东电视台主持人杜雨轩的虚拟分身;在2023文创产业峰会上,虚拟主持人“iven”通过裸眼3D和实时动捕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作捕捉技术正在从电影制作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虚拟主播、文旅宣推、农业IP等。这不仅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正如导演乌尔善所说:“我希望可以和同行们一起,把创作目光放得更开阔、更长远,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创作、启迪智慧的养料,把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
从《封神》系列的成功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工业正在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作品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