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卡:医保跨院支付的新趋势
电子健康卡:医保跨院支付的新趋势
电子健康卡作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广。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消息,到2025年底,全国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将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将极大地方便患者就医,也将推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向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
什么是电子健康卡?
电子健康卡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虚拟卡,用于存储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它不仅能够实现跨机构、跨区域的健康信息共享,还支持预约挂号、在线诊疗、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多种功能。通过电子健康卡,患者可以方便地在不同医院之间调阅检查检验结果,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就医时间和费用。
国家政策推动电子健康卡普及
目前,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国家、省、市、县平台联通全覆盖。据统计,已有25个省份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17个省份开展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204个城市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通共享。
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到2025年底前,将推动二级公立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同时,还将试点省份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本人提供实时授权查询服务,有条件的省份实现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即时结算。
应用现状:便捷就医的新选择
目前,5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超过4800家医院能够提供精准、分时段的预约诊疗,有效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远程医疗更是覆盖我国所有县,每年开展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超过5000万人次,部分偏远山区患者可以“足不出户看名医”。
以深圳为例,智联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区域一卡通管理服务平台,已经在当地多家医院实现应用。患者只需携带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从挂号到取药的全部就医流程,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就医无忧”。
风险防范:打击医保骗保犯罪
随着电子健康卡的普及,医保跨院支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8件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显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医保制度漏洞,通过虚假宣传、虚开药方、虚假住院等方式骗取医保基金,严重危害医保基金安全。
例如,在刘某甲等人诈骗案中,犯罪团伙通过虚假宣传、虚开药方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高达1亿余元。在马某雨诈骗案中,被告人通过使用他人社会保障卡虚假就医,购买药品后加价出售,骗取医保基金44万余元。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在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和医保跨院支付的同时,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医保骗保犯罪,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合法权益。
电子健康卡的普及和医保跨院支付的实现,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更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医疗服务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