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黄旭华到中国船舶集团:自主创新铸就深蓝重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黄旭华到中国船舶集团:自主创新铸就深蓝重器

引用
共产党员网
9
来源
1.
https://www.12371.cn/2025/02/07/ARTI1738910122598580.s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8%88%B9%E8%88%B6%E9%9B%86%E5%9B%A2%E6%9C%89%E9%99%90%E5%85%AC%E5%8F%B8/24088831
3.
http://www.81.cn/yljnt_208627/lsda_208656/16352260.html
4.
http://www.cssc.net.cn/n5/n18/c30459/content.html
5.
http://www.sasac.gov.cn/n4470048/n29955503/n31729007/n31729012/c31949496/content.html
6.
https://news.sjtu.edu.cn/jdyw/20250208/207063.html
7.
https://www.yzwb.net/zncontent/4310597.html
8.
https://dq.cdtu.edu.cn/info/1011/4125.htm
9.
http://www.cssc.net.cn/n10/n69/c29508/content.html

2025年2月6日,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用毕生精力推动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其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前进方向。

01

自力更生: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黄旭华曾说:“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边角余料都要一一过秤。”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中国船舶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生动写照。

2019年,经党中央决策、国务院批准,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了新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不仅在规模上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更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02

突破创新:打造国之重器

在军用舰艇领域,中国船舶集团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 2019年9月,海军首艘两栖攻击舰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型两栖攻击舰诞生。
  • 2019年12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中国海军正式进入双航母时代。
  • 2020年1月,海军055型驱逐舰首舰南昌舰入列,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 2024年5月,中国海军福建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在民用船舶领域,中国船舶集团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 2023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成功摘取造船业“皇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
  • 在LNG船领域,中国船舶集团已实现从3万立方米到17.4万立方米的全系列覆盖,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大连造船厂的超大型原油船(VLCC)品牌产品,总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江南造船的大型液化气船(VLGC)已进化到第四代93000立方米产品。
03

布局未来:抢占科技制高点

除了在传统船舶领域持续领跑,中国船舶集团还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

  • 在智慧渔业领域,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正式交付使用。
  • 在海上风电领域,自主研制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长的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 在新能源领域,成功研制单体产氢量每小时2000立方米的水电解制氢装备,跻身全球制氢电解装备第一梯队。

从黄旭华到中国船舶集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正如黄旭华所说:“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这种为国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中国船舶工业向着世界一流的目标迈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