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专家提醒:冬天喝酒并不能真正保暖
北大人民医院专家提醒:冬天喝酒并不能真正保暖
冬天到了,很多人喜欢通过喝酒来取暖,认为酒后身体会感到暖和。然而,这种做法真的科学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宁指出,冬天饮酒虽然会让人感到短暂温暖,但这只是酒精刺激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的结果。这种温暖感并不能真正提高人体核心体温,反而可能导致身体更冷。
为什么喝酒后会感觉更冷?
血管扩张与热量散失: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使人暂时感觉温暖。然而,这种扩张加速了体内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到外界,最终导致核心体温下降。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酒精能麻醉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这不仅削弱了御寒能力,还可能让人在寒冷环境中更容易受到伤害。
代谢产热有限:酒精本身提供的热量较少,无法有效提升体温。例如,一两白酒产生的热量仅相当于25克油或50克糖所产生的热量,对整体体温影响微乎其微。
专家解读:饮酒不能真正保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宁指出,虽然喝酒后人体会感到暖和,但这只是因为酒精刺激了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使得血流量增加而产生的一种短暂温暖感。这种温暖感并不能真正提高人体的核心体温,反而可能导致身体散热加快,更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此外,长期饮酒还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因此,在冬季,人们应该通过穿着保暖、适量运动等方式来保持身体温暖,而不是依赖饮酒这种不健康的方式。
科学保暖这样做才对
穿着建议:选择吸湿排汗材质的衣物,如聚酯纤维、羊毛等。采用多层穿衣法,方便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注意头部保暖,但不要忽视身体其他部位。
居家保暖:封闭门窗缝隙,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合理使用暖炉,注意不要长时间直对热源。在房间中心位置活动,避免靠近外墙。
健康生活方式:通过适量运动提升体温,如做家务、简单的室内锻炼等。保持合理饮食,多吃温热食物,但不要过度依赖辛辣刺激性食物。
结语
冬天想要保暖,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而不是依赖饮酒。过度饮酒不仅不能真正保暖,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隐患。让我们摒弃错误的认知,采取健康、科学的保暖方式,度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