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子耀案: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法律困境与社会反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子耀案: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法律困境与社会反思

引用
新华网
11
来源
1.
http://www.xinhuanet.com/20240531/6432d1acd3704a6eac627eb0660c3d55/c.html
2.
https://liuyuanju.blog.caixin.com/archives/274035
3.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326925359.html
4.
https://www.dehenglaw.com/CN/tansuocontent/0008/031095/7.aspx?MID=0902
5.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320923010.html
6.
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33761.html
7.
https://www.delilegal.com/news/industry/BNGZWTTxiyWdPdOsaRAwcJaDTXJpUqLu
8.
http://www.legaldaily.com.cn/Youth_and_Law/content/2024-11/19/content_9087765.html
9.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403/19607682.html
10.
https://www.spp.gov.cn/xwfbh/wsfbh/202403/t20240301_646648.shtml
11.
https://www.dhlc.gov.cn/mzj/Web/_F0_0_5XKCEXHB3D7E6356A9E641F48F.htm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肥乡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命案:13岁初中生王子耀被同班三名同学杀害,遗体被掩埋在一处废弃蔬菜大棚内。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校园中令人不安的暴力现实,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和法律追责的广泛讨论。

01

惨案震惊全国

3月10日下午,13岁的王子耀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然而,他的家人却再也没有等到他平安归来。第二天,警方在一处废弃蔬菜大棚内发现了王子耀的遗体,现场触目惊心:头部、面部、脖颈、后腰部都有锐器击打痕迹,有的伤口长达七八公分,甚至更长。

经调查,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犯罪:三名不满14岁的同班同学张某、李某和马某某,精心策划了这起惨案。他们不仅提前挖掘埋尸坑,还在案发当天再次挖掘,试图掩盖罪行。据知情人士透露,王子耀生前曾与其中一名嫌疑人发生矛盾,这可能成为案件的导火索。

02

法律困境与争议

这起案件迅速引发了全国关注,人们在震惊之余,也开始质疑:这些犯下重罪的未成年人,究竟应该如何处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但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且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情况下,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最终,主犯张某某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李某获刑十二年;而马某某因年龄和从犯身份免于刑事处罚,转为接受教育矫治。

这样的判决结果引发了广泛争议。受害者家属表示无法接受,认为量刑过轻,计划继续上诉。法学教授罗翔在分析此案时指出,法律从来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它本身就是无可奈何的他律。对于犯下弥天重罪的孩子,依然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只有惩罚才能带来改造的效果,让人知罪悔罪。

03

未成年人犯罪:数据背后的真相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虽然从整体数据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和占比呈下降趋势,但低龄化趋势明显,且与家庭问题密切相关。

据统计,2013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5.6万人,占同期犯罪人数比重为4.82%,到2022年这两个数据分别降至2.8万人、1.94%。然而,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14-16周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数量在2014年至2018年持续下降后,2019年开始出现反弹,占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比例现已连续2年保持在10%以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八成的涉罪未成年人来自问题家庭,普遍存在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等问题。北京市密云法院近五年判处的38名未成年罪犯中,67%来自离异家庭。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检察院审查逮捕的122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88%来自问题家庭。

04

司法保护的新动向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司法机关正在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应对之道。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以鲜明的司法态度回应学生霸凌、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员、违法向未成年学生售酒、婚内监护权、隔代探望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统一类案裁判尺度。

其中,江某某正当防卫案(指导性案例225号)是一起因学生霸凌而引发的正当防卫案件。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该案例要求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通过综合考量案发起因、是否为主要过错方、是否纠集他人参与打斗等情节,准确界分防卫行为与相互斗殴。

陈某某、刘某某故意伤害、虐待案(指导性案例226号)则对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员的案件处理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案例根据实践发展对虐待罪中“家庭成员”的范围作出适度拓展,规定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罪数处断规则,明确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认定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标准。

05

预防与应对:家长和社会的责任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园霸凌问题,预防永远比事后处理更为重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当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首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其次,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伤痕的照片、被损坏物品的残骸、霸凌现场的视频等。同时,要与学校积极沟通,要求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霸凌行为。如果霸凌行为涉嫌违法犯罪,家长应果断向公安机关报案,让执法机关介入调查。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来。比如,快递公司应加强对未成年人寄递物品的检查,确保没有违禁品。在公共场所发现疑似校园霸凌行为时,应及时制止并报警。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王子耀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惊和愤怒,更是一个深刻的警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的时候。我们期待,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家庭教育、优化学校管理、提升社会关注度,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让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