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嫁妆:从先秦媵制到明清嫁妆的千年演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嫁妆:从先秦媵制到明清嫁妆的千年演变

引用
澎湃
13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3178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0U28AT05562YWC.html
3.
https://www.sohu.com/a/820558122_121885030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76481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CQKRAK0553FV3Z.html
6.
https://history.creaders.net/2024/11/08/2794452.html
7.
https://td.fyun.cc/detail/5f85227c9b14787c35a4abe0acf36923d4c12926.html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2/01/81246728_1126823342.shtml
9.
https://pansci.asia/archives/201497
10.
https://www.hunliji.com/bai_ke/detail_72272
11.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O3GDPM8N60.html
12.
http://www.bbtpress.com/bookview/24403.html
13.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45575

嫁妆,这一古老的婚嫁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记忆。从先秦时期的媵制,到明清时期的丰厚妆奁,嫁妆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它又如何影响了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女性地位?

01

先秦:媵制的起源

嫁妆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媵制。《春秋公羊传》记载:“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诗经·大雅·韩奕》中也有生动描述:“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这些文献表明,贵族女子出嫁时不仅要陪送媵妾,还要携带大量的媵器和财物,以彰显家族地位和荣耀。

02

秦汉:厚嫁之风的兴起

秦汉时期,原本盛行于上层贵族的奢靡婚嫁之风逐渐蔓延至平民阶层。《盐铁论·国病》记载:“今富者嫁子取妇,车马帷盖,青紫衣裳,倡优音乐,博奕击鞠,酒食裂肉,毕具;贫者或聘而不嫁,或嫁而不送。”这种“厚嫁女”的风气不仅导致社会攀比之风盛行,还使得许多贫困家庭因无法承担嫁妆而陷入困境。

03

唐宋:嫁妆制度的完善

唐代科举制的兴起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新兴贵族群体崛起,嫁妆成为与科举才俊联姻的重要手段。《唐律》明确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这标志着嫁妆作为女方个人财产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

宋代更是掀起了“厚嫁之风”。《宗法条目》规定:“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钱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这种风气不仅影响了社会各阶层,还导致了一些负面后果,如女婴扼杀事件频发。但同时,丰厚的嫁妆也为女子在夫家的地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04

元明清:嫁妆的规范化与普及

明清时期,嫁妆制度进一步规范化。京城富裕人家嫁妆可达二十四抬、三十六抬甚至百余抬。《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嫁时,丫鬟平儿作为陪嫁进入贾府,反映了这一时期嫁妆制度的普遍性。

05

嫁妆的文化内涵

嫁妆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体现,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家族荣誉观念、经济保障需求以及社会地位的象征。同时,嫁妆制度也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性别观念:一方面,它是女性在夫家立足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女性作为家族财产一部分的现实。

06

现代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婚姻法》的颁布,嫁妆制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其背后蕴含的家族责任、经济保障等理念,仍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今社会,嫁妆已演变为父母对子女婚姻的祝福与支持,其形式和内涵都在不断演变。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嫁妆制度经历了从媵制到规范化财产的变迁,反映了社会观念的演变。它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转移,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重视亲情的传统文化精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