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中科大孙林峰团队发现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跨膜运输蛋白
Science | 中科大孙林峰团队发现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跨膜运输蛋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鉴定出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跨膜运输蛋白ABCB19,并揭示了其工作机制。这一发现填补了BR激素信号研究领域的关键空白,对理解BR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油菜素甾醇类激素是继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赤霉素之后发现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BR在植物生长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开花和结果等多个方面,还可以提高植物对于干旱、盐碱等环境以及病虫害等胁迫的适应性。BR在低浓度下就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生物活性相当高。因此,农业上只需要对作物施用微量的BR处理就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并增强免疫力和抗逆性,目前已经在农业中有着广泛应用。
BR分子通过其信号通路发挥调节作用。之前,关于BR的合成、代谢以及信号转导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研究。BR在细胞内部进行生物合成,但是却在细胞外被受体识别,从而引发下游信号。但是它是如何从细胞内运输至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这一过程仍然未知,也是BR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2024年3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rabidopsis ABC transporter ABCB19 in brassinosteroid export”的研究论文,鉴定了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跨膜运输蛋白,即拟南芥ABCB19蛋白,并阐释了该蛋白的工作机制。这项成果填补了BR激素信号研究领域的关键空白,对理解BR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拟南芥ABCB19蛋白最初被鉴定为生长素的转运蛋白被,并被领域内广泛接受,但是其突变体植株的表型与经典的生长素运输蛋白突变体的表型并不完全一致。并且通过研究团队的前期实验发现,生长素并不能像底物一样显著促进ABCB19蛋白的ATP酶活性。因此,团队大胆怀疑ABCB19是否具有其它运输底物?
团队为此建立了基于ATP酶活性检测的底物筛选策略,意外发现在测试的多种植物激素中,BR分子能够显著促进ABCB19蛋白的ATP酶活性。同时,团队也建立了一套基于脂质体和放射性标记底物的转运体系,证明了ABCB19蛋白在脂质体中能转运BR分子。为了看清ABCB19蛋白的样貌,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它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同时非常直观的观察到了ABCB19蛋白是如何结合、“装载”BR分子的。进一步的,孙林峰团队与Eugenia Russinova团队深度合作,利用植物遗传学、生理学手段,在植物细胞内证实了ABCB19蛋白能够向细胞外外排BR分子,并且正向调控植物的BR信号。这些结果证实了ABCB19的“隐藏功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该蛋白的生理作用。
图1.拟南芥ABCB19蛋白参与BR信号调控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成果鉴定了植物中首个BR转运蛋白ABCB19,系统揭示了ABCB19识别、运输油菜素内酯的分子过程,填补了BR信号通路的研究空白。未来针对该家族蛋白的进一步功能分析和改造,将为我们理解、利用BR信号促进农业生产提供更多帮助。这也为靶向该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开发设计,以期作为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提供更多思路。
中科大孙林峰团队一直致力于对植物激素运输过程的研究。2022年,团队报道了植物中生长素极性转运蛋白PIN1的高分辨率结构,并结合功能实验阐释了PIN1蛋白的工作机制(Nature,2022);2023年,解析了植物首个脱落酸外排蛋白ABCG25的结构,系统阐释了ABCG25蛋白转运脱落酸的过程(Nature Plants,2023)。团队针对油菜素甾醇转运蛋白ABCB19的工作,是在植物激素运输研究领域的另一项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