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驱动西部崛起新引擎
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驱动西部崛起新引擎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第五个年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到8.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6.5%以上。其中,数字经济作为重要引擎,正推动这一区域加速崛起。
政策引领,擘画数字经济发展蓝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川渝两地持续深化合作,以改革为主线,紧扣战略定位,在完善协同机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川渝两省市共建科技创新联盟50余个,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合力打造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在金融服务同城化方面,两省市首次实现法人银行合作开展承销业务,借助成渝外债便利化试点,登记企业金额超过244亿美元。
重大项目落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成渝地区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协同打造要素集群,完善产业链条。目前,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纷纷落户川渝,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两地携手布局,共同打造西部算力中心。四川拥有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算力机构,重庆也在积极布局相关设施。依米康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绿色解决方案服务商,参与了川西大数据产业园、重庆同城双活数据中心等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产业协同,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在汽车制造领域,川渝两地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优势明显,四川在动力电池和零部件配套方面竞争力较强。目前,两地已汇聚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超2000家,全国每七辆汽车就有一辆产自川渝、超过五分之一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川渝两省市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加快补链强链,成渝地区已成为全球前十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全球2/3的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1亿台智能手机都出自川渝。
独特优势,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成渝地区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时,两地政府积极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在人才和教育资源方面,成渝地区拥有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此外,两地还联合发布“川渝通办”事项,目前已达355项,每日办理量超过2万件次,大大提升了区域协同效率。
展望未来,打造西部数字经济新引擎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进展总结评估,推动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同时,将结合国家“十五五”规划编制,适时启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五五”实施方案起草工作,谋划一批战略任务、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再上新台阶。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必将成为这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西部大开发和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